第七十八章 【轉向】(第2/2頁)
章節報錯
她二丫兒從小到大都是被誇著‘聰明伶俐’長大的,萬一到時候成績稀爛,那不是把臉都丟盡了嘛,還怎麼混?
她那麼一個愛臉面的人,決不允許這種情況發生。
......
97年的網民已經不算少了,起碼十萬打底。
這新潮玩意,也逐步的推廣開了。
各種論壇裡,聊的最多的話題,就是東南亞經濟危機的事情。
得益於國內媒體的連番轟炸,國內哪怕平頭老百姓都知道到‘危機’這個詞,儘管搞不明白原理為何。
就跟後世作者菌去跟菜市場買條魚,嘴閒著嘟囔了一句貴了點,賣魚那大媽拉著他一通解釋物價通脹一樣,說得作者菌直點頭認同。
國內不少做外貿的企業,已經明顯感覺到行業寒冬了,單子變得越來越少,成天跟拍蒼蠅似的。
至於大規模倒閉?
還沒到時候。
不少廠子還可以撐一撐,熬一熬。
機靈點的企業,已經開始走銀行門路申請貸款,以期保證危機中的現金流了。
一些靠著外貿訂單過活的小廠子日子就沒那麼滋潤了,沒單子,又拿不到貸款,只好紛紛裁員,讓員工自找活路。
甚至,一些大企業也在醞釀著裁員,起碼外企的動作已經開始。
至於國內的民營企業,顧忌稍多,只是少量、逐步裁員,生怕觸怒政府,被記在小本本上。
故而,目前只是形成裁員的氣氛,如同給員工套上了一道韁繩。
真正的下崗潮,其實是在1998年。
1996年到2002年間,全國上百萬家國企破產,將近4000萬國企職工下崗。
與此同時,各地的鄉鎮集體單位也有近2000萬工人失業。
這還只是登記資料,沒有登記的更是不知凡幾。
雖然官方層面表示亞洲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沒有多大影響,但這並不現實,因為在入世之前,東南亞地區一直都是中國的主要貿易伙伴。
經濟危機爆發,國內的煤炭、鋼鐵、水泥、等建材資源價格也是暴跌,相關企業倒閉無數,損失慘重的外企撤走的也是一堆加上一堆。
從1992年開始,為了刺激經濟,國內大搞基建,一時間各種基礎資源價格瘋漲,尤以鋼鐵、煤炭為最。
如今行業崩盤,生產過剩,這些基礎資源類企業除了苟延殘喘,也沒別的法子可想。
為什麼明年開始,國家對房地產的相關政策就正式轉向了呢?還不是各行各業都等著房地產救命嘛!
遍數各行各業,可以形成帶動作用的,唯一房地產。
冶金(鋼鐵)、有色(鋁合金門窗)、建材(水泥、玻璃、磚瓦)、運輸、建築、設計、服務業(從代理銷售到裝修、租賃等)、電力、水利、道路交通、商業(商業網點的配套)、加點行業、銀行(房地產貸款)、勞動力就業......
一大堆的行業嗷嗷待哺!
儘管前幾年房地產泡沫的事情猶在眼前,早已堅定了不靠放房地產拉動經濟的政府高層,都不由得動搖了起來。
基建一直在搞,投入大,回報週期長,帶動力與回報週期都不如房地產,如果再下猛藥搞基建,很容易在本就債臺高築的基礎上積累大量赤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