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二章 【市場寒冬】(第1/2頁)
章節報錯
1997年8月,馬來西亞放棄保衛林吉特的努力,一向堅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衝擊。
印尼雖是受到“傳染”最晚的國家,但受到的衝擊最為嚴重。
10月下旬的時候,國家炒家移師國際金融中心香港,冒頭直指香港聯絡匯率制。
與此同時,臺灣當局突然放棄新臺幣匯率,一天之內貶值3.46%,更是加大了港幣和香港股市的壓力。
國內的恐慌情緒進一步加劇,與從事外貿相關的大量企業,更是連片倒下,哀嚎一片。
國內的資源型企業,如某省一家投資幾十億的大型煤礦,96年就剪綵,到現在還沒開工,實在是國際需求低迷,把煤賣挖出來也賣不出去。
一些斥巨資進軍中國的國外鋼企,99%都有不同程度的虧損,許多甚至連先期投資都賺不回來。
現在能撤的都開始撤了撤不掉的只能爛在那裡,期待有那個傻子趕快來接盤。
陸坤依舊在觀望,壓制住華坤投資的大擴張計劃,所有的備案都還停留在計劃當中。
讓風兒再喧囂一會兒吧!
一切只要趕在政府開完兩會之前搞定就行。
在這之前,完全可以讓那些資產不易變現的企業再跌一跌,不必急著在高位接盤。
他很清楚,兩會的召開是經濟的一個轉折點,開完兩會就能確定方針,具體部門再討論一陣子,中國基建的黃金時代就將來臨。
明年召開的兩會,中央決定擴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除了帶動產業發展、擴大內需外,也是在解決燃眉之急。
因為遍地的煤礦、鋼企、建材企業都快資金枯竭了!
甚至,在大搞基建之餘,還得放開甚至扶持房地產行業,在能大量消耗積壓的資源和材料,避免國內因內在矛盾爆發經濟危機。
1997年10月23日,香港恒生指數大跌1211.47;28日,下跌1621.80,跌破9000點大關,更是差點讓不少人嚇出心臟病來。
香飄飄的股價早就腰斬了,危機來臨前市值剛剛衝上49億港元,而後便是一瀉千里,直接跌破40億港元,僅剩33.7億港元,讓不少人直接失聲。
沒辦法,香飄飄的擴張得太快,在擇取合作伙伴上不挑食,而今不少合作伙伴的狀況都不好,香飄飄出於自身安全考慮,擔心收不回貨款,直接減少了部分合作夥伴的供貨量,個別甚至直接停止供貨。
相對於香飄飄,華坤集團總體表現得還要好一些,因為渠道下沉工作做得更早更徹底。
根據國家統計局9月份釋出放報告,截至今年7月份,全國工業產品庫存總值超過3萬億元,95%的工業品供大於求。
食品飲料行業同樣如此,大品牌還好些,小工廠的產品根本賣不出去。
不過,好在陸坤早在危機來臨之前就大搞了一波促銷,把庫存甩了個七七八八,回籠了一大筆資金,現如今倒不存在大量的庫存擠壓。
康師傅集團在完成渠道整合之後,資金鍊也早就已經緩了過來了,還趁機兼併了一家大型國營工廠,幾乎等於是白撿的,銀行搞破產拍賣,不用負擔債務問題,地皮、廠房、機器的價錢低得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