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順河流燈寄情思(第2/2頁)
章節報錯
先帝駕崩,當今的聖上繼位,本應徹查此事的人卻全被召回,當今聖上直接大告天下,‘孤已成帝,天下再無能害朕之人。’
在這順崢立碑,紀念數月之前為救自己而戰死的將士,將將士衣冠埋在順崢山上,接受世人的朝拜,雖然相爺和張家門生多次上奏,讓皇上徹查此事,但是聖上卻只說信得過張家,不用細查,此後,這一事就成了迷。
當今聖上雄韜武略遠非常人能比,向外,與知國建交,對內先是改革迂腐陳舊的政令,後又舉賢與能,任用不少大能之人,對於張家也沒有像先帝一般責難,先是追封小七的父親為策軍都督,建義侯,又將張家幾個後輩召入朝廷,委以要職。
“皇上不愧是天子啊。”講到這裡範偉不禁感嘆道。
究竟是張家真的有錯,還是皇帝真的信任張家,坊間便有了不少猜測。
正在範偉還想講吓去的時候,看到小七向著這邊招了招手,對著張彪一拱手道歉,向小七身邊走去。
範偉見到小七回來了,便不再說下去。
“哥哥,我早已命人準備好河燈,我們去放河燈吧。”
剛才張彪聽的入神,沒有注意到此時河面上已經漂起盞盞明燈,順著水流向遠方流去。
“哥哥,你說這世界真的有神明嗎?”
小七不等張彪的回答,就自言自語道:“也許會有吧。”
小七接過僕人遞過的兩個荷燈,走到岸邊點上蠟燭,接連將兩個河燈放入河中,站在那裡痴痴地盯著河燈,任其漂泛。
放河燈是悼念逝去的親人,祝福活著的人們,當然也流傳著關於河燈的種種神話,相傳,放河燈是為了給逝去的人指明投胎之路,據說這一晚若是河燈不沉,逝去的人就得託生。
小七從來沒有命人去下游尋過河燈,不是說她不信恰恰是她相信這些而害怕去尋找,害怕下游沒有那兩盞她放的荷花燈。所以她只放不尋,用的也是市面上常見的河燈,也許不知道結果的結果,可能是最好的結果。
小七望著水面上一盞盞的河燈發著呆,似乎還在極力的剋制自己不去尋自己放下的那兩盞,輕衣在一旁沒有接過張府下人遞過去的河燈,而是打量著這芸芸眾生,不知其內心的想法。
倒是玲兒悄悄的放了一盞,嘴中還唸叨著什麼。
“輕衣姐姐是隨哥哥一起來的京師嗎?”小七忽而問輕衣。
“前幾日我遇難承蒙先生搭救,我才跟隨在先生左右。”
“哦。”
輕衣對於小七的話語稍顯些疑惑,只當小七在想自己和張彪之間的關係。
幾人順著這條河的河岸走,還能看到從上游流下的一盞盞河燈。
點著蠟燭的河燈像是盛開的荷花,橘色的燭光閃耀,甚是壯觀。不時還有幾盞燈相撞,沉入水中,消失不見,只有漣漪隱隱約約還能在燭火下盪開。
“小姐要走了嗎?”
範偉向著小七詢問著,小七看了看張彪幾人。
“哥哥和幾位姐姐,你們怎麼看”
輕衣看著往來的行人,不知為何心中稍有些不安,於是開口說道:“天色不早了,我們還是去休息吧。”
張彪和童謠沒有說話,一副隨便的樣子。 眾人決定好後,開始向著停放馬車的地方走去。
順崢山附近有京城四所衛城之一的土司城,祈福節又是京師比較重大的節日,路邊不時有掛著的燈籠照明,以便行人過往。
他們接下來的目的便是要前往土司城附近的一個張家的莊園。
等到上了馬車後,童謠讓輕衣將髮間的那枚簪子取了下來,交還給了小七。
小七看到輕衣的臉色有些不好,便開口詢問道:“輕衣姐姐氣色不好,莫不是身體不舒服?”
“可能是有些疲倦,所以顯得臉色不大好。”
輕衣總覺得有不好的事情發生,卻對眾人說出,畢竟對於這種虛無縹緲的事情,還是不要說出口,惹人不安。
“那隻能輕衣姐姐再稍微受些累了,這裡離著院子還有些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