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順河流燈寄情思(第1/2頁)
章節報錯
小七不經意將簪子舉到眼前,驚奇的發現那個粉色的桃心之中寫著一個“夭”,又將簪子給了玲兒和輕衣,兩個人也是直呼鬼斧神工。
至於童謠也不摻和,依舊那樣的閉目養神。
幾個人驚奇的階段已經過去了,小七重新將簪子包了起來,既然不知該如何處理,為了以示尊重,要找張彪商榷一下,再行定奪。
“還是等下和哥哥商榷一下。”
祈福之地,在皇家莊園的西南方,名曰‘順崢’。
高聳的山峰橫在眼前,接連著數不清的山體,綿延不絕氣勢恢宏,這裡是京城的天險,也一直是成國徵西軍出征的起點。
在那山腳之下,彙集出一條奔湧的河流,聽小七說,這裡是京師護城河的源頭。
還未到達山腳,他們就看見了往來行人已經將主路堆滿,眾人只能下車徒步,範偉安排張家的馬車和幾個僕役留在了原地,帶著少許人隨著小七他們向裡邊走去。
小七對於這種情況沒有多少驚訝,看來她是來了多次的。
也就在剛剛,小七把那個簪子拿給張彪,看到簪子的張彪顯然也是愣了那麼一下,然後笑了好久,不過倒是給了小七和童謠一樣的建議。
聽了張彪的話,小七也算是吃下定心丸,想到等回府後便和祖父商議一下此事。
小七知道了簪子價值後,自知自己不能隨便放置,便覺得交給信任的人最好。
於是將簪子交給了範偉,告訴他簪子十分重要,切勿丟失,範偉顯然被小七如此鄭重的託付愣住了,自己上了馬車將其放在夾層,命人好好看守馬車,不得有誤。
剛走回到小七身邊,又覺得有些不安心,跑回去將簪子取了下來,有些犯難。
張彪偷笑著看著範偉,可能覺得耽誤時間,便讓範偉將簪子拿了出來,順手插在了童謠的頭髮上。
範偉嘿嘿傻笑著對張彪說著感謝,瞧著範偉忽然變成憨憨,更是讓張彪笑的肚子痛。
當然誰都沒有注意到,簪子上那個桃子吊墜竟然散發著微弱的粉色光芒。
一行人順著人潮到了祭祀的地點的時候,已經到了傍晚,路過的地方還有著擺攤的商販,吆喝聲絡繹不絕。
祈福節,顧名思義,向上天祈願,虔誠恭敬祭拜,以此接引眾生,為世間帶來福祉。
河畔立著一塊碑,碑上刻著佛經,那裡空閒著一塊地方,此時,偶有往來的人在碑前跪下祭拜,看到那裡沒人的時候,小七讓眾人先等下,跑過去鄭重對碑四叩首。
趁著小七不在,範偉對著張彪解釋小七要來此地的緣由。
四年前,先皇感到身體不適,便想著將遠在知國的皇子接回京師。
為了彰顯我大成國的風度,便要選派當時朝中年輕一輩中最有威望的將軍,前往知國迎接皇儲。
只是成國從未與知國建交,且要途經越國,以防萬一皇上只能求到張家門下,希望小七的父親前去知國。
當然這不是能讓一個天子親自臨門的理由,先皇是想讓小七的母親,也就是越國的公主一同前去。
就這樣小七的父母和禮部數名官員帶著千餘人浩浩蕩蕩的前往了知國,讓其餘家族羨慕不已,護送皇儲回國,雖然看似一件小事,但是明眼人都知道,誰先見得新皇,這件事辦成,誰就是未來的肱骨之臣,雖然對張家這個龐然大物來說是錦繡添花。
只是後果卻是誰都沒有想到,太子是回來了,卻只有皇子一個人。
皇子事後說出了真相,知國返回途中,越國在自己的疆界背信棄義截殺太子,小七的父親帶人拼命廝殺才將他送了出來。
截殺皇子是何等大事,先皇震怒,欲要征討越國,朝中大臣接連上書表示不可,當今聖上當時就表現出仁愛寬厚的品性,向先皇上書述說此事,戰爭勞民傷財,著實不可。
又多次說此次截殺,若是越國所為,定不會選擇在本國境內動手,應該派使臣前往越國,兩國合力將人揪出,以告慰那些將士的在天之靈。
先皇在當今聖上的勸說下,體恤百姓艱苦,終是放棄用兵。
如此大事,朝中定會掀起波瀾,與張家有仇怨的大臣趁機上書,彈劾張相爺,張家辦事不利,讓皇子受驚,雖罪臣伏誅,但是張家一家理應受罰。小七的父母更是嫌疑最大,為保大成國江山,應該撤去張家在軍中的權利,開始時,先皇並未搭理,到了後來他們更是聯手上書汙衊張家若是有反心成國定會國家不國。
先皇感念兩家先祖的情誼,雖然當時沒有動手,但是,一旦懷疑的種子被埋下,那麼終有一天會發芽長大。
三年前秋,先皇駕崩之時,下詔書,事情未查明真相,為保毅國公張家名聲,革去張家在軍中執掌軍務的權利。
雖然張家並無造反之心,此刻卻有理說不清,不得不接下先帝遺詔以表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