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一來,擴城就簡單了,只要把倉庫遷移,立馬就能帶走部分人。

心中定下了計,朱誼汐並未聲張。

“接下來還有誰?”打了個哈欠,朱誼汐問道。

這時候,都知監太監門冬子(劉阿福卸任)笑著道:“爺,是戶部尚書崔炳春崔尚書!”

“上杯茶!”朱誼汐點了下頭:“讓他進來吧!”

片刻後,崔炳春就跪地問安,然後被賜座。

“崔卿有何事?”

飲著溫茶,看著崔炳春被凍得紅彤彤的臉龐,他心下不忍,讓人也上了一杯熱茶。

“謝陛下!”

崔炳春喝了一大口,才緩了口氣:“陛下,臣之所想的是,諸王的王府。”

“若是建在西城,怕是價格昂貴了些……”

朱誼汐對於其想法也是瞭解一二。

表面上是說價格,實際上卻是想說戶部很難,想讓內務府儘快支出,免得拖延,最好內務府出大頭。

只能說,十二王一封,十二座王府必然是要建的。

之前朝廷就考慮了這種情況,王府百畝縮減到了五畝,但十二座也是龐大數字,尤其是在京城。

紫禁城也才一千畝呢!

“不必急,朕自有想法!”

朱誼汐忽然想起了擴建東城的事。

完全可以把這十二座王府,以及接下來的王府放在東城。

低價便宜,土地齊整好作畫,還能引流。

“如果不在京城,一座王府須費多少?”

這個沒頭沒腦的問題,把崔炳春問住了,他隨口道:“大概十萬可建一座。”

“朕知道了!”

朱誼汐點了點頭,忽然又問道:“卿家可知目前大明有多少百姓?”

雖然戶部分為三,但戶部與民部到底是有關聯的,崔炳春思考一會兒,才道:

“約莫兩萬萬數!”

“下去吧!”

崔炳春滿臉疑惑而退。

這數字自然沒錯。

經過二十二年發展,大明的人口數量不斷增加,北方恢復良好,人口顯著增加。

免除了丁口錢後,大部分百姓還是樂於報實數的。

兩個億,這是前明的巔峰數字,也是沒經過歷史上屢次三番的南方屠殺起義後的數字。

這個盛世,確實是盛世了。

但若是處理,遺留下來的人口問題將會更大。

北京只不過是冰山一角罷了。

“京營兵卒四十而退,可以讓朝廷組織他們去往吉林,安西發揮餘熱,贈送荒地、山林也沒什麼!”

“他們可是優質移民。”

“這樣一來可以有效的緩解京城壓力,同時促進東北開發。”

“至於大明,就像是之前的那樣,流向各大藩國是最好的選擇……”

朱誼汐飲了口溫茶,做出了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