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暫住證形同虛設,京城人口日趨增多,長此以往對於朝廷上極其不利的。”

楊廷鑑拱手而立。

皇帝連忙招呼他坐下,臉上露出一絲愁容:“北京多少人了?”

“臣不知詳細,大概約莫百萬數!”

楊廷鑑滿嘴苦澀道:“糧食還有河北,東北等地供應,但瓜果蔬菜等卻是龐大,而且房屋密接,一旦起火,後果不堪設想!”

“百萬啊!”

朱誼汐感嘆起來。

剛入主北京時,才不過十來萬人,如今已經擴大到十倍了,才不過二十年。

在這生產力不發達的時代,如此龐大的人口所需要的資源是海量的。

同時製造的城市問題,也是極其龐大。

最淺顯的莫過於下水道了,百萬人的排洩,隔三差五的就能堵起來,專門清理的淨街司規模,已經擴大到了三千人。

人數還在不斷地擴大。

而當年困擾的飲水問題,隨著地下水汙染的加劇,貴族們還可以喝西山泉水,而普通人則只能喝地下水了。

繼續下去,怕是地下水也很難飲用了。

“卿家覺得又該如何控制呢?”

楊廷鑑思量了下,慎重道:“臣以為,可擴建外城。”

“另外,京營位於各省招募精兵,其又將家眷接到北京,長此以往,京城的人口自然是不斷滋生,日後怕是愈發多了……”

“飲鴆止渴!”

朱誼西毫不猶豫地否決了這個提議。

北京先是內城,然後擴建到了外城,再擴建,北京的人口困境還是不可能改變的。

除非有一條像長江那樣的大河經過,如倫敦的泰晤士河也行啊!

海河流域都是小溝溝,水量不夠還經常氾濫。

至於京營去往各省招募精兵,自然是為了避免像唐朝的神策軍,宋朝的禁軍那樣近親繁殖,從而使得戰鬥力底下。

而且,這也能有效降低京營將領結黨營私。

楊廷鑑立馬閉口,不再言語。

朱誼汐陷入了思考。

其他的問題不大,隨著鐵軌的修建,各種物資還能從遠方源源不斷地供給北京,但水卻是困難。

這時候沒有什麼管道,密雲水庫建好了也只能運水入京。

而一旦運水,哪怕只有一里地其成本也會驟然飆升,讓人咬牙。

“罷了,如今來看,只能在運水上多下工夫了!”

朱誼汐不得不承認,擴城確實是個不好不壞的方法。

但怎麼擴,往哪擴,就成了問題了。

“東,北京城往東靠近通州,那就是永定河所在,水是不缺的……”

楊廷鑑建議道。

“朕知道了!”朱誼汐點點頭。

這確實是個好方向。

俗話說的好,東富西貴北窮南貧。

東邊之所以富裕,是因為東城聚集了很多國家的倉庫,戶部在這裡設了十座倉,二來不部分人來京,都是從東城入,自然就早就了富裕。

畢竟窮人是不可能遠遊,而且定居北京的。

倉庫所在,貪汙什麼的不提,就說是每年變賣的陳糧,就足以撐起一個大市場,養活數千人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