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河內城。

隨著旱季的到來,整個秦國陷入到了一片繁忙之中,城內的人潮湧動,爭相去往了城西。

王駕而行,文武百官緊隨其後,面色嚴肅,不敢有絲毫的逾矩。

待車停後,秦王出現在眾人面前,神色自若。

在他面前的,則是一座龐大的殿宇,略遜色於王宮,佔地面積近五十畝。

偌大的西城,幾乎是為襯托其而設的。

眾人抬目一瞧:至聖先師。

陽光照射下,這四個大字閃閃發光。

偌大的福子廟,由孔廟、學宮、貢院三大建築群組成。

有照壁、泮池、牌坊、聚星亭、魁星閣、欞星門、大成殿、明德堂、尊經閣等建築。

學宮不必提,那是秦國的國子監。

而貢院,則是秦國的貢院。

磚瓦搭建的老棚空間增加了一倍有餘,可以容納考生坐躺,舒展睡姿。

同時,考棚的傢俱,也基本上都是由竹子拼成,可謂是舒服太多。

此時,在大門口迎接的,則是衍聖郡公,孔興域,孔子第六十五代孫,當代衍聖公孔毓圻的叔叔。

可以說,其輩分還是較高的。

與他同行的,還有曾氏,孟氏等賢裔。

教化之道,怎能缺了孔家。

大明的衍聖公爵位,南北孔廟相繼而承,沒有誰願意來海外就任,教化蠻夷。

皇帝豈能忍?

於是直接抽出孔家嫡系後裔,直接打包來到了秦國,讓其成為文教之首:

衍聖郡公。

孔家就像是讀書人的招牌,只要想透過科舉考試獲得官位,就得拜孔家。

由此,讓孔氏掌管文脈,對於秦王來說是利大於弊的。

而龍虎山的張家,已然啟程不日就會抵達河內,建立正一分支。

除此以外,禪教等宗教嫡系,也會派遣破手南下,進行傳教大業,從而捍衛大明的勝利果實,將秦國徹底同化。

“殿下,貢院的考棚,有近兩千座,無有臭號,雨號,足以支援我秦國百年了。”

孔興域陪著秦王上完香後,就帶著這位秦國的君主來到了隔壁的貢院,察看起了考棚情況。

秦王逛一圈,隨口道:“去年我秦國有考生千人,時間累積下,十年後怕是兩千都打不住,得留下空餘進行擴建。”

“是!”

“國子監多少監生?”

一旁的禮曹判書忙站出來:“稟殿下,國子監在讀的監生約莫五百居奇。”

“太少。”秦王搖搖頭,一邊有些一邊思量。

除了讀書人較少的原因外,莫過於監生的環境較為嚴苛,一舉一動都有規矩束縛。

但監生又很重要。

進士是三年一取,而監生可以隨時可以錄取,數量不限。

然後國子監可以直接培訓其為官之地,讓其充任地方官吏。

進士為主官,坐堂官,而監生為佐貳官。

這樣一來,監生就可以取代大明的省試,節省了大量的資源。

“著令,監生每月可領糧一石,銀一毫,以資其就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