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機的造價並不高。

在如今生鐵價格被打下去的時代,一斤鐵的價格不過十文,重達千斤左右的蒸汽機不過十塊銀圓。

當然,無論是齒輪還是螺絲,亦或者鏈條,都是人工打造而成,人工費是極高的。

故而,一輛蒸汽機的成本,也不過百塊銀圓。

對於普通百姓來說,這是一輩子都拿不出來的錢財,但對於有錢人來說,北京的一間房都不止百塊。

“對了,這蒸汽機能跑多久?”

匠人一愣,旋即道:“臣等沒事過,但基本上只要有煤炭,就能一直跑。”

“千斤左右的煤,應該能跑十來裡左右,且要半個時辰……”

“利用率太低了。”

朱誼汐呢喃著。

按照這個效率,如果要跑個五六十里,起碼得裝一車箱的煤才行。

時速十里,他麼的馬車都三十里,鐵軌馬車時速更是五六十里,這怎麼比?

這只是最初始的蒸汽機,還得靠瓦特改良啊!

只是怎麼改良呢?

靠,蒸汽機都出來了,竟然還要改良……

“不行,能跑可不行,還得繼續改進。”

皇帝面色一板:“最起碼,千斤煤能跑百里,一個時辰跑三五十里才合適,這樣才能更好的拉人。”

“誰能改進出來,某賞錢萬塊,晉封男爵。”

瞬間,所有的呼吸就粗了許多。

一群工人們目視著這火車,雙目之中幾乎能迸出火花。

巡視完後,皇帝正待離去,忽然匠監又道:“陛下,這蒸汽機雖然拉人不咋地,但抽水可行。”

“只要鋪設鐵管,就可以直接在數十尺深的井中抽水,速度極快。”

“偌大的水塘,一個時辰就能抽完,而且還不用歇息,這要是應用在民間,旱災無懼。”

聽得這話,朱誼汐倒是停下來步伐。

在如今這個時代,其實挖井技術並不怎麼發達,南方五六米就出水,而北方十來米罷了。

於是土地下面儲存了不知多少地下水,但卻用不到。

難題只有一個取水難。

靠人拉肩挑,不知何年何月才能澆灌到地裡。

井水就算多,也很難儘快利用。

如果蒸汽機能持續地抽水而上,其效率不知道比人力強多少倍。

況且,有了蒸汽機之後,井也能挖得更深了,不虞缺水問題。

我說呢,敢情把技術點在農業去了。

“如今這個初始蒸汽機,雖然作為火車不方便,但用在農事上卻是可以的。”

朱誼汐眼眸一亮:“像那耕地的翻地機,不講究效率,需要的能量不多,哪怕燒木材都行。”

帶幾百人和耕地是兩碼事,消耗更低些。

東北開發之所以慢,不就是因為人力匱乏,樹大根深的東北老林,非這個時代的生產力能作為的。

開墾一畝荒地的成本,是中原的數倍。

在土地夠用的情況下,誰會去開發東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