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武進士(第2/4頁)
章節報錯
但他就不一樣,布政使幫他閱卷摸底,十之八九是能中的,一時間慢淮信心。
這就是權貴之家的底氣。
“如果要是考八股該有多好?以桂兄的學問必然能中的。”
“哎,往事不提!”
幾個書生在那裡吵鬧起來,滿嘴的都是對新式科舉的不滿。
孫世寧落下馬車,噔噔噔上了酒樓,一邊品茶,一邊偷聽著這些秀才們的言論。
“咱們十年寒窗,好不容易將八股文研究個明白,如今又要考什麼天文地理,歷史典籍,什麼歐洲非洲的,遠在萬里之遙,又有何用?”
一個醉醺醺的秀才搖頭晃腦,他舉起酒杯,毫不避諱大聲道:“要我說,這朝堂之上的滾滾諸公,都是為那些權貴作嫁衣,世家子們上位。”
“哎,在下也是案首,如今入得龍門,僥倖學了兩年,卻不知如何下筆。”
一個瘦弱的秀才抱怨道:“又要買書,又要請先生,花費又多了許多,難啊!”
這些話,惹得眾人紛紛附和。
對此,孫世寧則搖搖頭,極不認可。
在他看來,八股文歷經三百載,一開始或許是好的,許多寒門子弟頻出,但到了嘉靖後,已然成為了板塊化。
權貴之家,對八股文已經有了所謂的秘籍。
只要中過舉人或者進士,對於八股文就會有所心得,秘籍,那些書香門第之所以層出不窮,每一代都有功名人士,就是因為這些秘籍。
書籍,名士,秘籍,寒門都比不過那些豪門之士,科舉也漸漸的被壟斷。
當然了,說到壟斷就有些誇張,但豪門佔據進士大頭卻是正常舉措。
只有那些寒門的天才,僥倖得中,從而鯉魚躍龍門,暮登天子堂。
但如今這新式科舉,對於權貴們來說也是頗為新奇,目前為止根本就沒有覓到良策。
鄉試三場,第一場考八股文,詩詞,策問,還算有跡可循。
但第二場就開始考常識題,天文地理,歷史典故,可謂是防不勝防,誰也沒有那麼大的知識量。
第三場則是應用題,法律算數,這玩意兒全靠記憶力和能力,而拼不到財力。
這也就罷了,更關鍵的是鄉試與會試一樣,採取了賦分制。
如八股策問,詩詞這樣的主觀題,同考官將文章分為五等,罷黜、四等,三等,二等,一等。
四等六十至七十,三等七十之八十……
然後主考官進行打分。
常識和應用則更加簡潔,會的一題滿分,不會的則零分。
最後統計總分數,從高至低。
這種客觀的評分,對於寒門子弟來說更加的公平。
而如果是在以前,八股定終身,即使是別的詩詞判題寫得再好,也無濟於事。
當然了,這是完全限於考官人少,任務量大,雖然鄉試考的內容很多,但誰讓八股最容易查閱呢?
況且,八股做的好,等同於詩詞歌賦也不差,公文判詞也會寫,考一項等於考許多項。
“諸君。”
孫世寧忍不住道:“這新式科舉雖然有萬般不好,但有一項對大家最好,那就是公平。”
“不再是八股定終身,那些有偏科的同學,豈不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