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夏日用水問題,兩村總要打上兩三場,常年積累下的人命,就不下百條。

至於受傷的,更是不計其數。

至於官府?

在這個封建時代,講究民不舉,官不報,能湊合,和稀泥就成。

然後兩村的恩怨就越來越大,甚至從小父母都會告誡孩子,誰家殺了自己傢什麼人,要求日後不要忘了報仇。

九世之仇,猶可報也。

在這裡體現著淋漓盡致。

聽到這,遼王頭疼了。

幾個弟弟們也嘰嘰喳喳,討論起來,但都沒有一個好主意,盡是餿主意。

如福王,直接強迫兩村聯姻,實行拉郎配。

“待過上幾年,你的女婿是我仇人,我的女兒是你仇人,孫子外孫女一出世,哪裡還有什麼仇怨?”

衛王則道:“依我看,把所有男丁都抓去當兵,留下一群老弱婦孺,看他們怎麼打。”

湘王則樂於武事,搖頭晃腦道:“還不如擺個擂臺,讓他們打起來,揮舞棍棒總比刀槍強。”

趙王則不樂意了:“瞎說什麼,這不還得打生打死?依我來看,不如進行文鬥,琴棋書畫,總能拼個高低。”

只有越王沉穩,作為老五,已經就藩的他,笑著搖頭,就這麼看著幾個弟弟亂說。

遼王氣得不行,瞪道:“都是一些餿主意,你們在八部觀政,就是這樣的?”

“要是讓你們治國,這天下怕是盡得反賊了。”

“老五,你怎麼想的?”

聽到四哥的提問,越王沉聲道:“四哥,這事得從長計議,還是到各村看看吧。”

“嗯!”遼王只能這般了。

一群人在村落中閒逛起來。

幾人都沒有來過真切的農村,對一切都充滿著好奇。

泥巴地,破草房,牛棚狗窩,以及那成群的雞鴨,都讓他們感到興奇。

遼王沒給這群弟弟瞎胡鬧的機會,徑直來到了祠堂。

“中山郭氏?”

遼王一見這堂號,立馬就湧現出一些記憶。

郭氏來自於姬姓,相傳東周初年的虢序為郭姓肇姓始祖。

然後幾千年來,在南北朝時期計程車族門閥中,郭氏也留下來許多痕跡,擁有了自己的郡望。

如唐初的五姓七望,太原王氏一類的郡望堂號,是族群的重要標誌。

在宋朝時,由於黃巢和之後的五代十國割據,導致大量計程車族消亡,但郡望卻被留了下去。

宋朝時許多家族流行修譜,也就是牽強附會,給自己找祖宗。

唐朝時是不可能的,因為族譜存在,但戰爭導致族譜零散,所以許多名門望族再次‘延續’了。

如果說在宋朝,修族譜只是那些士族大戶的專利,到了明朝,但凡有些許錢財的,都會修族譜,架祠堂,給自己找一個有名有姓的大人物祖宗。

郭氏最有名的,莫過於太原郡,三國時的郭淮,潁川郡的郭嘉,郭圖等了。

而這中山郡,指的是戰國時燕國郭隗,以及東漢光武帝劉秀的皇后郭聖通,魏文帝的皇后郭女王等。

“沒錯,我郭家村,也是世家大族之後,世代詩書傳家,雖說這些年來沒出過什麼大官,感覺與那些泥腿子可不同。”

說起這個,郭遠山一臉的驕傲。

一旁的諸王不明覺厲,好奇地四處張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