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文治(第1/4頁)
章節報錯
耶穌會在中國能起來,就是一直秉承著走上層路線。
如,幫明朝聯絡火炮場,修炮,甚至翻譯幾何等知識書籍。
甚至為了方便溝通,不僅給自己取了箇中文名字,還給耶和華借用上帝的名字。
昊天上帝得氣死。
當然,這是傳統,佛教剛傳去中國時,也借用老子化佛的故事,甚至主持,寺廟,法會等都是模仿自道教。
修改教義,如遵從利瑪竇規矩,允許百姓祭祖,跪拜孔子。
事實證明,這樣的選擇是明智的。
因為大明的人口實在是太多了,即使是有錢人,其加在一起也不是個小數字。
更何況,上行下效,有了統治者的帶頭,普通人自然是會跟從。
他們的究極目標,就是讓皇帝改信,這樣一來大明何愁不成教區。
當然,權力者都是自私的,自然容不得教皇坐在頭上,這樣的期望只是鏡中水月罷了。
而與之相反的,則是日本的荷蘭傳教士,即使新教規矩再簡陋,其中規矩仍舊讓日本統治者不適應。
更何況,清靜無為的佛教在日本都成了坐地虎,攻擊力更強的基督教,自然不被認同。
當然,這也是在明朝傳教的耶穌會,多遵循利瑪竇規矩的原因,而在日本的傳教的多是馬尼拉和馬六甲直接來的傳教士。
後來雍正時期徹底排斥驅逐傳教士。
南懷仁在印度那裡培訓的時候,就取了漢名,這是耶穌會的傳統。
兩人相顧無言,就這般散去。
在臺灣府學習了幾天禮節後,南懷仁只能帶著任務,坐著海船,千里迢迢的來到天津。
繁華的街道,節次鱗比的商鋪,絡繹不絕的人群,比臺灣府還要繁榮數倍。
與臺灣的中西結合不同,天津是純粹的明風,濃郁的讓人喘不過氣來。
“這是?”
看著兩條軌道,以及那上面詭異的長廂馬車,還有奔跑的六匹駿馬,他一時間有些錯愕。
“鐵馬。”一旁陪同的男人輕聲道:
“鐵軌馬車,如今民間都喜歡叫它鐵馬,順口也方便。”
“這是幾年來最流行的交通方式,奔跑的速度能達到普通馬車的一倍,方便快捷,關鍵還很安全。”
“走在兩條鐵軌上,安全的很。”
男人穿著襴衫,衣衫齊整,風度翩翩,細膩的面板述說著他的錦衣玉食。
他的身後跟著兩個僕人,很有氣派。
很顯然,為了迎接南懷仁,北京教區派來了個大人物。
“要是有人經過怎麼辦?”
“那是該死的命運。”男人輕笑道:“剛開始的時候每個月都有人倒黴,後來就都聰明瞭。”
“當然了,總有貪財的想偷鐵軌,但一旦被抓到,就是全家流放東北,這比死刑還令人畏懼。”
“有了這個鐵馬之後,原本從天津到北京三天的路程,縮短至了半天。”
“那它很貴吧!”看著出入的都是華衣男女,南懷仁感慨道。
“三塊銀圓。”
南懷仁倒是在臺灣府明白了銀圓的價值,這是普通人半年的薪水。
確實貴。
“您別看它貴,但架不住大明人多,有錢人也多。”
男人隨口道:“在天津,每天來往的人數以萬計,若是人人乘鐵馬,那怎麼也裝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