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秦國立(第2/4頁)
章節報錯
例如,此時站在主位的秦王府長史劉觀。
他是同進士出身,如今四十
出頭,歷任知縣、知府,戶部員外郎、禮部郎中等職,從政經驗是非常豐富的。
但同進士的身份,讓他的前途肉眼可見,在這種情況下,選擇跟從秦王就藩,就是明智之舉。
大不了,等老的時候再致仕回鄉。
也是所有的文臣心領神會的理由。
就連秦王也不例外。
畢竟他只需要這些人幫他建立秦國,而非管他們養老。
「殿下——」朱靜恭敬道。
一旁的文臣們,他也不拘束,直接點頭示意。
畢竟按照大明的官階,作為男爵的他,乃是超品,根本就不需要行禮。
「朱大將軍,快快坐下。」
秦王語速較快道:「今次叫你回來,主要是有一件大事,要在占城和西貢施行,也就是儘快的建立體制。」
「體制?」朱靜眉頭一跳,感覺這個詞很是新鮮。
「也就是秦國的官制、禮節、祭祀、兵制等總和,陛下將其稱作體制。」
秦王隨口解釋道。
朱靜一聽關於皇帝,立馬就神情一稟,一副認真狀。
「我意,最先應該宣佈的,就是秦國的官制,在這一方面,有朝鮮案例,倒是無需太過於麻煩。」
九品十八階,六部尚書變判書等,這是名稱要變一些罷了,其餘的變化不大。
這些官制,早在秦王要宣佈就國的時候,朝廷就已經草擬出來了。
最大的變化,莫過於內閣之名不能再用,而是由秦王親自命名:
「本王的意思,就是名之為議政堂,其人都為相,而當先一人,則為首相。」
聽到這裡,朱靜的臉色並沒有什麼變化,甚至連多餘的動作都沒有。
秦王不以為意:「地方為府、縣直,而無省之劃分,其品階與大明等同。」
「這是應當之理。」朱靜笑著奉承道:「秦國相較於大明,不過是一省之地,以府縣治之,更為合適。」
確立了官制之後,就能安排那些降官、貴族,融入到官場上,從而迅速的建立秦國朝廷。
這是朱存槺早就應該做的,但之前不過是西貢這樣一城之地,
「左長史劉觀為首相,右長史毛復為次相……」
很快,一旁的宦官就開始宣讀任免旨意。
王府的一些***,基本上要麼議政堂為相,剩下的都在六部任職,實缺在握。
當然了,作為親王,其聖旨應當名為王旨,避免衝撞大明。
而在地方上,秦國目前下轄兩府,分別是西貢府和占城府,兩府各三縣。
知府位高權重,當然也是王府舊臣擔任。
而通判、同知等官,由於秦國狹小,所以也由秦王親自任命,七成都是由地方的貴族、官僚擔任,改變如今根基不穩的局面。
不過,在巡防營上,秦王則對朱靜道:「眾多京營的將士們辛苦開拓,除了一應的金錢以外,本王決定拿出一半的巡防營名額出來,讓京營子弟擔任。」
朱靜聞言一怔,不曾想竟然還有京營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