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瓦解,主要是莫氏參與了三藩之亂,導致清朝惱怒,讓黎朝無所顧忌。

最後廣西巡撫,甚至把逃到龍州的莫氏一族,都交給了鄭氏處置。

此時,高平的莫元清,對於明朝這樣的後路,自然是珍惜莫名。

使臣也不甘含糊,直接道:「貴國雖小,但也是一府之地,兵數萬,對於黎朝也能反擊一二。」

「如今這些年來,苟延殘喘,朝廷很失望啊。」

「貴使何出此言?」莫元清驚了,忙不迭的拱手行禮,神色為之動容,要多恭敬就有多恭敬。

「貴國之所以安居高平,一來是朝廷旨意,二來則是黎國人心未附。」

「如果貴國依舊蝸居高平,長此以往,怕是安南百姓,也是會忘記莫氏了。」

「要知道,在大明朝的禮部,你們莫氏可是與李氏一樣,都是安南都統,雖然地方不一樣,但卻沒有高低之分。」

莫元清大受鼓舞,他抬頭,訴苦道:「我何嘗不想出兵南下,只是軍隊士氣不再,怕不是鄭氏之敵。」

使臣心中暗罵,果然還是有心眼。

他受了安排,知曉便宜行事,咬著牙道:「朝廷可只用與你一萬銀圓,但莫氏必須在十一月初,出兵南下,最起碼要一萬人——」

雖然弄不懂明朝為何讓其出兵,但莫元清撈得好處,欣喜莫名,轉眼就同意了。

佔據高平時,莫元清嚮明朝每年進貢,並奏:「徧方褊小,嗣後請免貢獻。」

皇帝只能允之。

雖然地方狹小,莫氏在高平的財政十分拮据,卻絲毫沒有節儉,大肆揮耗,修建宮殿廟宇,可謂是奢靡。

小小的高平府,造反派不少。

若不是明朝支援,其早就崩潰了。

一萬塊銀圓看起來不多,但對於莫氏政權了來說,足以支用大半年了。

此時,宣光府,鎮守此處的武公悳,也受到使臣的暗訪。

秦國為了讓其出兵,許下了三千塊銀圓的價格。

後者心動不已,連忙應下。

時機顯然成熟。

此時,順化。

廣南國主阮福瀕,其自稱陽郡公。

此時的他,在王宮中享受著富貴美人,忽然就有人奏報:

「占城的明人磨刀霍霍,似乎有出兵之象。」

這一下,小小的順化城,瞬間躁動起來。

「明人重回大越,廣南危矣——」

街頭巷尾,都在流傳著此等言語,讓人惶恐難熬。

安南百姓,無論是朝廷,亦或者明間,都自稱為大越,而非所謂的安南。

對於明朝,更是視為他國,畏懼又敵視。

因為黎朝,就是在推翻明朝的基礎上建立的。

廣南的阮氏,雖然建立官制,禮儀,但明面上卻還是黎朝的官,在這方面還是等同的。

這也是為何秦國怕兩國聯合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