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候,閻崇信瞥了一眼朱謀,若有所思。

他抬頭,見皇帝臉上依舊平靜,不見動容,顯然心中早就有了謀算。

換句話來說,這次把他們召集而來,就是為了解決這件事,達成公議。

皇帝雖然大權在握,但卻依靠文人共治天下,如果專橫獨行,那就是獨夫了。

所以,在再強權的皇帝,也會把自己的想法隱藏起來,讓大臣們

主動提出,從而最後決定。

畢竟一切都是公議。

以後要是出了差錯,不還有背鍋俠嗎不是?

例如,哪怕是漢武帝這種征戰不停的皇帝,都要依靠公羊派為羽翼,吶喊,來開疆擴土。

漢景帝的削藩,也是晁錯來背鍋。

心裡有了猜想,閻崇信就大致明白了其意思。

如果說,朱謀真的說中皇帝的心思,接下來的話必然是多餘,不值當聽。

顯然,他的話就是給眾人一個暗示:這條路行不通。

「堵不如疏。」心中有了謀算,閻崇信點頭,贊同道:「這些年來,私報連綿不絕,治之什難,以老臣之意,還得放開私報,但要嚴加管控。」

「可將各地私報,盡由地方主官審查,一旦出了差錯,就能夠直救到底。」

朱謀抬起頭,否決了這個提議:「不成,這豈不是縱容地方坐大?」

「在臣看來,私報雖然不利處甚多,但卻深受百姓喜愛,傳之甚廣,如果讓地方管理,那豈不是讓其一手遮天?」

「到時候矇蔽地方,苛政迭出,反而成為了青天大老爺了。」

堵胤錫則輕聲道:「要不還像之前那樣,讓內閣統管?」

大明公報雖然是皇帝設立的,但具體的管理責任則在於內閣。

他們負責稽核內容,公佈政令,甚至親自寫文章給皇帝歌功頌德,嚴肅而又認真。

「一個公報就讓人頭疼了,天下那麼多府縣,怕是根本就管理不過來了。」

馮顯宗為難道。

「除非,內閣中書增加到千人,亦或者往地方派遣新的衙門。」

「不成。」朱謀則否決道:「這不變相的增加冗官嗎?絕對不行。」

討論到這裡,皇帝才開始出聲:「朱某說的不錯,增加冗官,這是絕對不可行的。」

「天下一千多個縣,這裡增加多少人?」

幾人這才止聲,聽著皇帝的言語:「依我之意,內閣管理著公報,那就讓公報來管理天下的報紙吧!」

「畢竟外行指揮內行,這是大忌。」

「公報如今辦理多年的報紙,顯然是早有經驗,行當裡的事物瞭解頗深,讓其管束,也算是應有之意。」

「陛下聖明——」閻崇信立馬拱手,讚歎道:「大明公報在天下各個府縣,都有人手關係,到時候只要約束一樣,表明規矩,梳理起私報來,也是簡單。」

「那就這般去做吧!」

這時,朱謀則開口道:「依微臣看,如同官鹽一樣,可以將整個報紙分攤開來,以每個府、縣為界限,儘可能的控制其刊發範圍。」

「如果報紙想在一縣,則需要知縣的首肯,通行與府,則須知府首肯。」

「至於一省,其範圍還是太大,目前還是禁止為好。」

「此策甚好。」堵胤錫讚歎道:「如今朝廷可以試行一縣之報,日後再慢慢開放。」

「既然各位卿家都如此言語了,那便如此施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