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綠蔭叢叢,花兒爭先綻放,鳥兒展翅,說不出的舒服。

忽然,一聲山風吹拂,山雨嘩啦啦地下了起來。

一如朱誼汐的心情,放鬆而又舒展。

「讓內閣來見我。」

朱誼汐輕聲吩咐道,身體向後挪動了兩步,一屁股就坐在了躺椅上。

「是!」劉阿福忙不迭應下。

閉目養神,朱誼汐耳邊一片安靜。

雖然他是穿越者的身份,但屁股決定腦袋,在子孫後代的富貴面前,高而空的平苦大眾,並沒有什麼份量。

或許,他會輕徭薄賦,減少貪官,大建工程等,百姓們會受益,但這一切歸根結底,還是為了穩固統治。

畢竟在後世,那些身價過億的大老闆,或許會為了子女的教育,給某個大學捐贈數千萬,但絕不會輕易地給員工漲丁點的薪水。

這是人之常情,也是人之劣根性,私心。

大明公報一開始的設立,就是為了公開政令,避免地方官員欺上瞞下,維護他朱誼汐的統治。

但,就像是歷史課本的頑固派那樣,朱誼汐開始害怕地方計程車紳勾結報紙,醞釀成明末那樣秀才衝擊衙門之事。

說白了,報紙能操控輿論,影響到朝廷的權力。

「既要開放,又得約束,可不能亂來。」

心中思量,不一會兒耳邊就傳來了輕輕的腳步聲。

「爺,閣老們都來了。」

「嗯!」

皇帝起身,睜開了眼睛,映入眼簾的是四個人。

在趙舒致仕後,隔年,呂大器也同樣致仕。

到了紹武十五年初,作為首輔的王應熊,以七十餘歲的高齡致仕。

這般一來,內閣的首輔,就變更為閻崇信,這位在漢中時期就跟他的文臣。

次輔,則是在六部轉悠個遍的朱謀。

群輔中,則是四十來歲的馮顯宗,六十來歲的堵胤錫。

這4人都是經歷過明末風雨的重臣,堵胤錫,則比較特殊一些,他並非功勳舊臣,而是地方文臣上升的。

可謂是一步一個臺階,才做到如今的這個位置。

「臣等叩見陛下——」

「平身吧!」

皇帝擺擺手,然後直視這幾人,道:「最近,天津知府鄭森與我言語,說是地方上私報漸多。」

「借用賣書之名,實為辦報,效仿大明公報,謀取暴利,禁之不絕阿……」

「陛下,此事易爾,派兵抓拿就是。」朱謀果斷道:「正巧齊國缺人,全部流放到齊國去。」

「抓到一批,流放一批,我就不相信,還會有人敢去做。」

「動作太大,未免有些興師動眾。」

堵胤錫則蹙眉道:「這些私報,雖然違背了律法,但到底並未造成什麼損害,流放太過於重了些。」

「殺一儆百,這是最有效的方法。」

朱謀則果斷道。

這時候,首輔一般是最後說話,馮顯宗吐露一句:「早在好幾年前,就有私報了,但如今還是有了,禁不絕的。」

「這就叫治洪,堵不如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