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教子(第1/4頁)
章節報錯
冬至宴後,整個皇宮忽然就起了波瀾。
無它,因為距離紹武七年的第一批封王的皇子,已經過去了八年。
分別為皇三子朱存渠為東宮太子,
皇長子朱存槺為秦王。
次子朱存樺為齊王;
皇四子朱存桓為遼王;
皇五子朱存楔為越王。
皇六子朱存棠為衛王。
其中哪怕最年少的衛王,也已經十三歲,即將訂婚的年紀。
而皇七子,則早在紹武十三年了,就確定過繼給福王為嗣,但他已經十二歲了,還不曾確定。
所以無論是封王,還是過繼,都需要確定下來。
皇帝自然感受到了壓力,立馬賜予的各七歲以上,啟蒙皇子的大名,並且進行冊封。
當然,由於之前齊王,遼王都是絕嗣之爵,朝廷這一回倒是有了腹稿,呈稟上來也無壓力。
畢竟有寓意的王號,總比那些如吉王,福王好些,人家日後是要就藩的。
皇七子賜名朱存枚,繼嗣福王,
皇八子賜名朱存柏,封趙王。
皇九子賜名朱存楓,封湘王。
皇十子,賜名朱存榆,封梁王。
皇十一子,賜名朱存榕,封岐王。
皇十二子,賜名朱存桐,封閩王。
皇十三子,賜名朱存槿,封薊王。
皇十三子,賜名朱存楠,封杞王。
如此共八王被冊封,合計之前的六王,共十四王,近一半的兒子。
換句話來說,剩下的十四個兒子,基本上都未滿七歲,不適合封王。
光是想這些王號,就讓內閣、禮部的人腦殼疼(主要是作者)。
至於名字,倒是非常好起,直接取木字旁的,天底下有多少的樹種,就有多少人名字。
至於是不是和宗室裡的人重名,朱誼汐則不管那麼多了。
而公主們雖然多,起名字更是簡單,重男輕女阿!
這樣一來,內帑和戶部第一時間表達了關切。
雖然說,藩王府的規格,縮減到了百畝,但一應的裝潢,卻不能失去了體面,因為這代表著皇家的威嚴。
由此,為了這八王,戶部粗略一算,最起碼要支出兩百萬,才能安置妥當。
內帑,也要出一半,也就是一百萬塊。
同時,對於內務府來說,最頭疼的莫過於給予皇子家產了。
因為相當於分家了,皇子們總不可能就守一個王府過日子吧?
商鋪,田莊,奴僕,一應俱全,夠內廷忙活了。
由於封了八王,在正旦過年的時候,後宮熱鬧非凡,嬪妃們喜笑顏開,對於兒子們有了出路,開心不已。
受此影響,就連皇帝都享福了,謀得了幾次多人運動。
腰子卻因此不濟了,一連歇了三天,才算是為此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