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衝擊(第1/4頁)
章節報錯
毋庸置疑,雖然趙舒在文官體系中擁有舉足輕重的威望,飽受皇帝的尊重,但論到信任,朱謀才是第一人。
首先,在身份上,朱謀屬於曾經的郃陽王一脈,往上推一百年,與朱誼汐是徹頭徹尾的一家人。
就像是朱猛,坦率地來講,他的能力只能算是正常以上,主要突出就是穩重,以及大開大合,與尤世威、陳永福相比,戰功上處於下風。
但在勳貴之中,他仍舊處於第一國公。
沒辦法,人家是宗室出身,理論上來說是可以封王的,活著封王,但皇帝卻沒有。
而在能力上,朱謀雖然只上過幾年的宗學,但從小就流浪在街頭小巷,做過賬房,混過學徒,可以說對於民間的利弊瞭解頗深。
而在這上面,雖然趙舒是舉人身份,但趙家在代州一直是詩書傳家,你可以說趙舒是心懷才百姓,但這是一種居高臨下的同情。
朱謀則不一樣,他是感同身受。
坦率的說,就是趙舒屬於那種堂堂正正的人物,而朱謀則屬於正奇相合。
例如在對待戰爭上,皇帝一力推行,趙舒則有意讀書人倔強,明面上一直在後勤保障上屬於支援的態度,但私底下則經常性的勸導。
即使知道無用,但仍舊不肯罷休。
朱謀則不一樣,他會完全盡心盡力的貫徹皇帝的戰略,即使困難重重,他也會說服自己去完成。
一個是百分百的盡力,一個是百分之一百二,這完全不同。
也正是因為如此,內閣成員的老態化逐漸嚴重的時候,趙舒、王應熊等致仕後,朱誼汐第一個考慮的,就是把朱謀拉到內閣。
當然,皇帝之所以如此的肆意,無外乎經過十餘年的發展與穩定,大明已經完全處於爆發階段,人口、賦稅、軍隊,已經處於巔峰時期。
例如,北方十省,除了安西、甘肅外,其餘各省已經完全自給自足,根本就不需要朝廷的補貼,甚至河南、山東、河北、山西四省,更是繳稅大戶。
建國初期那種北方一片狼藉,人口十不存一的狀態,已經完全消失。
在這樣的打雞血時代,一個完全能夠執行他命令和思想的內閣,就顯得格外重要了。
畢竟一個時代需要一個時代的內閣。
穩重已經不合時宜了。
最明顯的就是漢初對匈奴的忍讓,待到漢武帝時,已經完全不合適了,反攻報仇成主流。
當然,在皇帝看來的穩重,但在文臣們看來,依舊是冒進。
思維方式不同。
內閣部門中,除了朱謀外,堵胤錫、閻應元等名臣,也是構成未來內閣的版圖。
雖然內閣的存在感比較高,但可以肯定的說,九部尚書們的能力卻不下於他們。
無它,執行部門,如果沒有強大的執行能力,以及上下溝通能力,根本就坐不穩。
吏部雷聲大雨點小,但五軍都督府則是雷聲小,雨點大。
都督府十司,為首的軍政司,共有百餘名官吏任職,而因為買賣官位之事,直接下去了九十來人。
可以說,整個軍政司,幾乎是人人參與,誰也不落下。
也正是因為如此,抄家的時候,從這群人家中總計抄出三十來萬塊,看上去不多,但這可是現錢。
一些家產,如土地,商鋪等,價值不菲。
其總額,約莫百萬塊。
經過嚴刑拷打,這般賣官,進行了三年左右。
這些人甚至很聰明,他們明白像是巡防營指揮使引人注意,所以賣的很少,主要靠人情請託,再加上錢財才按下。
而像是三老
這樣從九品的小官,一來數量大,二來品階低,不能引起注意,所以大範圍的散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