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璽也鬆了口氣,一路上也碰到過三兩回了,這位遊擊還算聽話。

回去的路上,他瞧見了昔日的同伴。

整隻隊伍由五百隻雪橇,一千來頭駑馬,數十頭獵犬組成,趕車推動的有兩千人,都是和他一樣,在盛京城被賣的漢八旗。

作為俘虜,他們依舊在幹苦活,為自己贖罪。

看守他們,並且隨同的兵馬,就有一千來人。

不過他們好歹也曾經為漢人,倒是沒怎麼虐待,只是要經常勞作,例如此次運貨。

來自於渤海的物資,將從遼河口送至遼陽,然後被後面人接力,送至沉陽。

因為物資多,所以像他們這樣的隊伍有數支,在後面依次行進。

這是遼河封凍後的最好選擇。

很快,又經過幾日,終於來到了遼河口。

海面上沒有絲毫的船隻。

海面只是略有薄冰,顯然開動並不困難,曹璽一愣。

“你們終於來了。”

駐守遼河口的大將鬆了口氣,然後招呼所有人卸貨。

原來所有的物資,都堆積在了城堡中。

“蜂窩煤十萬塊,棉衣棉鞋三萬套,酒五千壇……”

遊擊將軍拿著清單,一遍讓人細數著,一邊感嘆:“東西也忒多了,看來多準備幾隻隊伍很有必要的……”

“那是,接下來幾天還有船會到,你們得快點。”

不過,看到大量的酒水時,他就忍不住吞了吐唾沫,口渴難耐。

可惜,一旁的軍法官一絲不苟地盯著物資,後續到遼陽還得對賬,他可不敢瞎搞。

很快五百輛雪橇裝載著滿滿當當,並且登記造冊,細目一看,卻不及物資的三成。

曹璽看著黑漆漆的蜂窩煤,忍不住地眼皮跳了跳。

在這凍死人的遼東,蜂窩煤是最好的燃料,比木柴強多了。

遼東開採的煤礦較少,或者說滿清沒有用煤的習慣,所以還需要從北京運煤過來,但只要過了年化凍,煤炭就能大規模開採了。

可惜,這不是他們這群俘虜們能想的。

待螞蟻搬家似的將大量物資運輸北上,沉陽的物資也漸漸充沛起來,也有餘力支援戰場前線的開原、鐵嶺。

實際上,在火炕被普及後,只要柴火足夠,很難有凍死人的,唯獨就是消耗量太大,需要經常去野外砍柴。

但開原這樣的前線城堡,哪裡有兵力和時間去弄柴火?只能靠著沉陽輸送煤炭救急。

十萬塊蜂窩煤,酒水,棉衣等,沉陽一塊也留不住,得全部北送。

陳永福縮在房間中,地龍燒得火熱,他脫掉一件外衣,看著窗外持續不斷地雪花,忍不住嘆道:

“遼東的雪與北京又不同,大片大片的落下,還不幹燥,溼氣極重……”

“能堅持就不錯了。”

李繼武自顧自地喝起酒來,吧唧嘴:“對了,朝廷要咱們幹嘛來著?”

“組織民屯點。”

一旁的吳三桂說道:“這次還到達不少的種子,說是朝廷特地為遼東準備的。”

“沒錯,叫做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