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追贈秦良玉(第1/2頁)
章節報錯
誰料,呂大器顧及王應熊的心思,停了下來,而坐看的皇帝則接著道:
“重慶四府中以重慶為尊,一府就有百五十萬人,佔據一省七成,即使分割了酉陽府,也變化不了多少。”
“以培州、忠州、酆都、墊江、長壽、武隆、南川等七地,設巴東府,府治在忠州。”
如此一來,新設立的重慶省,就有重慶、巴東、酉陽、夔州、順慶、施州六府。
省治在重慶巴縣。
比起後世的重慶直轄市,還要大了一圈。
一旁的王應熊聞言,眼皮直跳,張口欲言,卻怎麼也說不出來,也不敢說出來。
皇帝瞥了他一眼,也沒在意。
時人都有這種鄉梓情,尤其是在這種大半輩子都不出縣的情況下,使得鄉黨情格外的濃厚。
出了一個縣,根本就是外人。
曾國藩的湘軍,李鴻章的淮軍,乃至於到了民國,蔣委員長也是分外看奉化人。
就像是徽州婺源,當初被劃歸給了江西,結果以胡適為首的徽州人,組織聲勢浩大的歸皖運動,弄了二三十年,才終於迴歸了安徽。
一個縣都這麼要死要活,更何況如今大刀闊斧的劈砍重慶府了。
可以說,他們這樣一分,對於王應熊來說,不亞於拆他們家,分他們牛馬,別提多難受了。
“哦,對了,王卿是重慶人,咱們這樣劃分,應該沒什麼問題吧?”
面對皇帝的問詢,王應熊只感覺刀錐戳胸,整個人都在滴血。
他嘴角扯了扯,鬍鬚動了動,露出了一個比哭還難看的笑容:“陛下所言正是。”
趙舒笑了笑,補上一刀:“石柱宣撫司的秦誥命年歲已高,秦家、馬家也有了世爵,是不是改土歸流?”
巾幗英雄秦良玉如今已經七十七歲,比歷史上多活了三年,至今還能安穩的走路,身體康健。
其侄子秦翼明與趙光遠同屬川軍,如今為湖南總兵,戰功積攢到了侯爵,在整個大明也是有數的勳貴。
其孫馬萬年二十八歲,依靠著舅舅秦意明的關係,戰功不少,在京營中極為活躍,已經獲得子爵。
秦、馬兩家都成了勳貴,自然而然這土司就幹不成了。
不然的話,地方和中央勾結成勢,這可容易出事。
天底下沒有兩全其美的事。
“是這個理!”
張慎言贊同道:“馬萬年受秦誥命教誨,殺敵勇猛,乃是不可多得的良將,再繼續下去伯、侯有望,石柱宣撫司也不宜存在了。”
“不過,秦誥命威名遠揚,忠貞不二,朝廷若是直接收回石柱,怕是不合情理。”
“不合情理,那就讓他合乎情理。”
呂大器直奔主題,竟然有了一絲武夫的豪邁:
“馬氏忠烈滿門,秦誥命其夫、其子、其弟,都身陷戰場,為國盡忠,朝廷追贈個爵位,也是合適的,”
“如此一來,順水推舟就能收回宣撫司了。”
“就授秦良玉為石柱伯,其孫馬萬年可襲爵。”
朱誼汐直接開口,也不吝嗇什麼爵位了。
僅憑著秦良玉三個字,就值了這個伯爵之位。
當然歷史上南明授予的忠貞侯,只是爵位不值錢了,他自不能照貓畫虎了,一個伯爵已經很厚重了。
在前幾年的補充下,勳爵體系得到了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