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往後明朝將官吏的選拔放在了“薦舉”“學校培養”“吏員轉升”上面,即三途並用。

間隔十年後,在文臣的不斷請求下,朱元璋表示再相信你們一次,於洪武十五年(1382)八月,下詔兩年後重開科舉,但卻讓進士去六部觀政,學點政治能力。

但庶吉士,則在翰林院觀政,輕鬆自在順便養望。

“我等在翰林院,不也是觀政嗎?”

黃宗羲膽子頗大,開口問道。

“哈哈哈!”王應熊搖搖頭,開口笑道:“過段時間,你們就知道了,這是好事。”

眾人紛紛無奈,心裡七零八落,著實不對勁。

規矩一旦被破,就像是大門換了鑰匙,誰也不知好壞。

煎熬了幾天,翰林院終於等到了訊息。

原來,他們的觀政地點,則在內閣中書,以及起居郎。

內閣中書,即中書舍人,專門負責掌撰擬﹑繕寫之事,說白了,就是文書。

一般來說這樣的職位,都是舉人、同進士出身,七品官,前途渺茫。

但對於他們這些新科進士來說,能夠進內閣做文書來實習,乃是天大的榮幸。

而起居郎更不必提,那是天天跟著皇帝的官,天天在皇帝眼前轉,能不眼熟升官嗎?

一時間,翰林院人群踴躍。

而翰林院,不過是皇帝的小試牛刀,他真正的目標,則是中央六部衙門。

內閣三人,並工部尚書姜曰廣一同覲見皇帝。

秋老虎快要過去,皇帝隨便耷拉著一件外衣,頭髮披散,坦露的胸脯,欣賞著自己從御花園移栽過來的花朵。

如果這被御史們看到了,指不定就是跳腳彈劾,而他們幾個人很識相,裝作看不到。

文臣四人側目而視,搞不懂皇帝的真正意思。

“姜曰廣——”

“老臣在。”姜曰廣忙進一步,距離皇帝只有三步之遠。

“你此行去往北京,除了皇宮以外,城牆外,還要處理一件事。”

“你明白嗎?”

這句話一出,四人心中一嘆,姜曰廣只能硬著頭皮道:“老臣明白。”

“不,你不明白!”

皇帝突然轉過身,拍了拍身上的泥土,露出一絲笑容:

“對於那位福王,某之前想著,如果他死了,就給他一個風光的陵寢,結果,他卻活過來了。”

“天意弄人,該死的沒死,該活的沒活……”

這讓,四人根本就接不上。

“就恢復他福王的爵位,去往鳳陽吧!”

不出意外,圈禁。

這個令老朱家藩王膽顫的地名。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