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物價平穩,高俸著實讓地方難以揹負,吏員增添則更是加重負擔,陛下,三思啊!”

“我看你不是來說吏員省考的,而是來勸諫我祿改之事。”

朱誼汐聞言,感慨萬千,但終究只吐露了一句。

隨著物價的平穩,糧價恢復到正常,幕府時期制定的高俸,就顯得不合時宜。

“陛下聖明,只是如今天下太平,糧價平穩,高俸自然不合時宜……”

高宏圖苦口婆心道。

“朕明白。”朱誼汐擺擺手,無所謂道:“有過則改之,不知卿家可是有備而來?”

皇帝一問,高宏圖哪裡敢藏著掩著,直接道:“陛下,銀圓雖好,但糧食卻是必需之物,俸祿可採用半銀半糧與之。”

“而月俸太勤,徒增繁雜,不如恢復至年祿。”

“至於標準,新朝新氣象,趁等幸得陛下憐憫,故也不敢多貪,即從九品年祿三十塊銀圓、三十石糧,然後以品級遞增十塊、十石……”

高宏圖試探地問道。

“如此一來,七品的知縣,年祿為九十塊銀圓,九十石糧……”

朱誼汐心算了得,立馬就得出來數字。

洪武二十五年的俸祿標準,七品官月俸七石五斗,年俸就是九十石糧。

而他只是多增加了九十塊銀圓罷了,俸祿翻了兩至三倍,但依舊寒酸。

“太少了。”

皇帝搖頭道:“從九品至八品,就依從你的這般增添,而至從七品,年俸就增至兩百塊銀圓、糧兩百石。”

“之後每階增二十塊銀圓、二十石糧。”

“及至三品兩階,年俸一律為千塊銀圓、千石糧,二品兩階為一千五百塊銀圓、一千五百石糧。”

“一品兩階,就是兩千之數了。”

官階越往上,官位就越少,越往下則越多,所以低品階的年俸不宜太多,而高品階自然就越高越好。

一心計算著數字,良久,高宏圖才拍手道:“如此最好不過,每縣支用最多不過六七千塊銀圓,倒是夠用了。”

聽到這話,朱誼汐這才露出一絲笑容:“不過,白役雖位卑,但到底是衙門支用之人,豈能讓人白白支使?”

“著,從朝廷之中拿出半成,名為公支錢,白役每月最少與一塊銀圓、五斗糧,由縣衙支配。”

之所以讓其自由支配,就是因為各縣境況不同,貴州一縣最多百來個白役就夠用了,而江南一帶的人口大縣,三五百之數都不嫌多。

如此,朝廷與地方,錢糧比例則為六成半與三成半。

地方財政能寬鬆一些。

這也是得益於商稅的徵收,不然高宏圖可不想捨棄這麼多的錢糧。

吏補尚書王應熊倒是心直口快,直接道:“陛下,這些吏員透過省考,定然是入品流的,如倉大使一類,雖是小官,但也要經吏部勘驗啊!”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