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清的崛起,並不是他們引以為傲的騎兵,而是重步兵——裝備火槍的騎馬帶甲重步兵。

就像是眾人一貫以為,明軍才是火器化最高的軍隊,其實在努爾哈赤起兵後不久,其火器化就屬於東方最高。

比如努爾哈赤規定,八旗每牛錄遣甲兵百人,以十人為白巴牙喇,攜炮二門。

對於明軍投降過來的炮兵,“一等炮手賞銀八十兩,二等炮手賞銀五十兩。”最後,明朝遼東巡撫黎玉田說:“奴之勢力……鑄炮造藥,十倍於我之神器矣!”

騎術上最了得的一直是蒙古人,就比如吳三桂所帶領的遼東軍,就經常與相等的滿八旗殺的你來我往。

再者說,在一望無際的遼東草原,輕騎兵才是戰爭的王者,重騎兵只是活靶子。

不過,這也是相較而言。

在地形狹窄的南方,重騎兵反而具有一錘定音的效果,壓軸出場效果拉滿。

比如此時,騎兵猶如孫猴子入了嫂子的肚子,盡情的肆虐著,好不快活,嫂嫂叫個不停。

而這時,出現的重騎兵,就像是一根腸鏡,不斷的擠壓騎兵,如此就讓騎兵陷入泥潭之中。

眾所周知,騎兵一旦無法奔跑起來,那就只能淪為肉靶子,任人宰割。

“讓騎兵動起來!”

濟爾哈朗一臉嚴肅道。

旋即,就是一陣軍鼓。

但此時,已經晚了。

三千重騎兵,猶如一道錐子,直接插入步兵的破口之中,猶如秋風掃落葉一般,將沿路的騎兵碾壓個粉碎。

在後軍搗鼓的清軍們,瞬間大驚失色,忙不迭分兵迎敵。

若是在野外,重騎兵根本就跑不快,很輕易的就會被輕騎兵遊蕩獵殺。

但這是軍陣中,清軍攻勢遲懈後,步兵們如同潮水般,蜂擁而上,小心翼翼的將騎兵們包圍。

此時,清兵們只有一條路,突圍而出。

憑藉著他們的優勢兵力,這很容易。

但面對數千重騎兵,以及其後的萬餘騎兵,滿八旗並不害怕,反而想要奮戰。

因為他們明白,只要在持續一時半會,重騎兵就會力竭,成為他們的戰利品。

而似乎知道他們所想,騎兵營在進入後軍後,立刻將目標瞄準了作戰意志不堅定的蒙八旗。

佔據騎兵一半的蒙八旗只要退縮,足以扭轉局勢。

於是,雙方為了自己的目標,開始廝殺起來。

而就在此時,前軍中也出現了境況。

原來,在重甲步兵不見效果,且折損頗多後,濟爾哈朗立馬換上了盾車。

這種盾車就是針對性的用來剋制明軍火器而發明的。

盾車半丈高,寬一丈有餘,就像是平板木車加了一個木盾,能夠同時掩護弓箭手、火槍手等五六人。

盾車外面有一層牛皮,裡面又有一層鐵皮,小磚石擊之不動,大磚石擊之滾下,柴火擲之不焚。

即使是斑鳩腳銃這樣的重型火繩槍可以穿透4毫米鐵板,但面對盾車這種防禦級別也是無能為力。

顯然,在見識到明軍火槍的威力後,清軍不得不拿出絕招了。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