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勇士放棄防守,和對手專心打對攻的時候,比賽會變成什麼樣?

這種以前只存在於某個勇士球迷腦海中的臆想,在總決賽變成了現實。

張瑜叫出暫停之後,勇士的防守就“一落千丈”,全無聯盟第一防守強隊的風采,引以為傲的防守體系徹底“崩塌”,被騎士頻頻衝擊內線得手。

詹姆斯在速貸中心,在克利夫蘭的球迷面前,大展身手,首節就砍下14分,其中有12分來自禁區之內,從資料上看,可以說是以一己之力擊潰了勇士的防守。

但詹姆斯的“君臨天下”,卻並沒有讓騎士在比分上取得領先,第一節結束時,反而以30:36落後勇士6分。

這就是和勇士打對攻的結果。

張瑜半放棄防守,不惜減少身體對抗,換來了進攻空間上質的變化。

在裁判偏幫騎士的情況下,阿德託昆博留在場上,肯定會被裁判針對,在防守端沒多大用處,又沒有射程,張瑜索性把他換下場,養精蓄銳,專心帶輪換陣容。

奧利尼克能投三分,能策應,不擅長的防守和內線終結放在這場比賽中,反而不是缺點,正好回到首發陣容,拉開空間。

勇士重新回到一個持球手+三個射手+一個終結點的現代化籃球配置,雖然格林作為終結點不太合格,但可以用傳球彌補,倫納德也可以提供持球單打,比單純的三射手+一終結點配置更強。

在勇士開闊的進攻空間下,騎士後續的輪轉補位更加困難,又不放鬆對庫裡的夾擊,只能給勇士球員大空位的機會。

一開始,機會都出在倫納德這裡,他在防守端不敢上身體,被詹姆斯輕鬆突破得分,心裡很是憋屈,在進攻端有發洩的機會,毫不留手,半節時間就砍下10分。

盧指導不敢再放空倫納德,轉而放空格林。

但格林也知道自己三分不準,接球也不在外線出手,堅決往籃下殺。

他的籃下終結再差勁,騎士也不可能看著他上空籃,必須有人收縮到籃下護框。

如此一來,外線就會出現空當,格林就能憑藉開闊的視野和精巧的手法,把球傳到空位的隊友手中。

克來、倫納德、奧利尼克三人都有一手精準的三分球,空位把握度都很高,屢屢懲罰騎士的放空。

而這一切都源於騎士對庫裡的夾擊,這也是張瑜敢於和騎士打對攻的原因。

盧指導是一個很不錯的教練,他順應現代籃球理念,擅長處理和球員的關係,憑此成為了騎士的主教練,但他又固執己見,不知變通,臨場僵硬,註定無法成為頂級名帥。

上一場,他忍辱背鍋,順應球員的想法,改成換防,確立了自己在更衣室的話語權,這一場就改回夾擊庫裡。

盧指導堅持認為,騎士只有限制住庫裡的得分,才有可能贏球,g2騎士換防,換來一場慘敗,更是堅定了他的想法。

但他卻忽略了,第一場騎士全程夾擊庫裡,也是一場慘敗。

騎士的輪轉太差,倫納德、克來、阿德託昆博的終結能力又太強,鎖死庫裡的代價,就是勇士整體的爆發。

今天騎士有主場優勢加持,換防其實要優於單防,可以肆無忌憚的上身體,極大彌補騎士球員單防實力差的弱點。

若是張瑜坐在盧指導的位置上,他絕對不會放過這個好機會。

比賽就是要不擇手段,用自己的最強點,攻擊對手的最弱點,既然有主場優勢,就要將其利用到極致,才能擊敗比自己強大的對手。

盧指導也不是迂腐之人,不會放著主場優勢不用,但固執的性格和兩隊接近的比分,讓他沒有做出任何調整,繼續堅持夾擊庫裡的策略。

這讓勇士獲得了很多空位機會,從而避免在每一個進攻回合中,都和騎士球員進行身體對抗。

張瑜又特意換上射手,叮囑球員們多以投籃完成終結,不給裁判響哨的機會,出手大量的三分球,進攻效率反而比前之前更高。

騎士的進攻開展得也非常順利,盧指導在防守端不做調整,但進攻端卻充分利用主場優勢。

詹姆斯無人可擋,或者說是無人敢擋。

第二節主力回來後,格林和倫納德一時疏忽,忘記了張瑜的叮囑,有兩次防守侵略性很強,給足了身體對抗,都被裁判吹了犯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