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上午,青山書院門口。

一對青年男女牽著手,面露興奮的從書院內部走出。

這兩人就是路明遠和景緻這對小夫妻了。

就在剛剛,兩人就注音的問題前去請教了路明遠的授業恩師——崔修文崔老夫子。

崔老夫子身為儒家子弟,而且常年紮根在教育一線,對於文字的普及和注音工作也特別的關注。所以當兩位學生說要了解這方面的資訊,老先生便拉著兩人將文字變遷的歷史給絮絮叨叨的講了個遍。

直到此時日上三竿,才放過了兩位學生。

可以看得出,老先生對於自己的兩位學生那是相當的滿意。

這一點,景緻也感覺到了,“夫君,老師今天可真熱情,咱們上一次見的時候都沒這樣。”

聞言,路明遠故作無奈的嘆了口氣,“哎,還不是你夫君我太優秀了。老師一看,自己竟然教出了這麼好的學生,哪還能不高興?”

邊上的景緻見著他的那副表情,嘻嘻一笑,“看把你得意的!”

“其實,我想老師應該是看到了你,所以才這麼高興。”

“看到我?這不可能吧!記得上次咱們結婚,老師也來了,也沒怎麼樣啊!”

“怎麼不可能!

其實,我這位崔老師呢,也和你一樣,有著一顆‘教書育人’的心,不過他的選擇是在書院裡教育學生們。看著他們慢慢的成長。

雖然我沒走上這條路,但是我有一個好媳婦兒啊,對於老師來說,自己學生的媳婦也算是自己的學生了。

所以他看見你這個有著同樣理想的同道就很高興,而且咱們今天不是來請教怎麼更快的普及文字嗎,老師他自然心懷慰藉。

末了,他不是還鼓勵我們嘛,讓我們好好幹!別輕易放棄!”

“放心吧夫君,我會好好努力的。絕對不會讓你,讓老師失望。”

……

回到家中的第一時間,景緻沒顧得上和夫君閒聊,而是立馬將手中的書頁給開啟了,細細看了起來。

這本書呢,就是儒家近些年來對於注音的研究。

是崔老夫子特意給兩人的。

見此,路明遠也抑制不住心中的好奇心,坐在旁邊觀看了起來。

這一看可不得了。

這本《注音詳解》上面首先介紹了文字的演變和注音的歷史,最後分析了注音的好處與必然性。

其中的重點呢,自然是反切。

畢竟反切法目前來說還是注音的最佳選擇方案。

上面還說,考慮到以往的反切字實在太多、太雜了,也不容易學習,所以他們儒家便著手將現有的字典進行了改良,將反切字壓縮到了四百個左右。

不過相對應的,現在的切字也少了聲調。

也就是說,原先的“洞,都粽切”就可以變為“洞,都宗切,去聲”。

其實說白了,就是將直音法的一部分應用了過來,從而減少了聲調的變化。要不然的話,反切字還得在四百的基礎上在加上其他三個個聲調,這樣算起來,所需要的切音字估計還得一千多。

當然,雖然已經這樣改了,並且過段時間可能就會發布,但是有很多的學者,包括崔老夫子,都不太看好這套新式注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