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清作為四面鼎上的一縷雲氣存在了六千多年,見證了許多大夏之事,後因為大夏皇朝覆滅,作為鎮朝神物的四面鼎被夏王夏少禹取走。

或許是天註定,原本應該沒有機會化形的碧清,在四面鼎成為大夏王朝的氣運之物後,結合自身的大夏皇朝殘留氣運,直接以雲霞為原身,化作了雲中之神。

後面的情形自是不必多說,因是氣運化生,與夏息息相關,故而夏王認其為妹,賜姓夏。

隨後千年時光,碧清又到了稽流仙府修行,將自己六千多年修為轉化成了仙道法力,得了個神仙之身。

可壞就壞在碧清乃是器物雲霞託生,而不是天地自然孕育,雖然是神,先天不足。加上改修仙道,又長期處在人間,就暴露了一個問題。

神仙者,功滿忘形,胎仙自化。陰盡陽純,身外有身。脫質昇仙,超凡入聖。謝絕塵俗以返洞天,如若無法升為天仙,拋棄肉身弱點,五氣朝元,三陽聚頂,修成大羅神仙者與天地同壽,日月同庚。

意思便是修成神仙者,已經蛻變完成,拋棄了肉身弱點,成就仙軀。但因為沒有肉身,卻掌握著一絲法則的力量,不受天地所排程,而破壞力又太大,自然被天地所嫌棄,如果不是做行善積德之事,直接會被天地排斥在外,只有在那些洞天福地之中才能不受影響。

(換另一個說法就更容易懂了,那便是神仙,已經是不再會與天地合的合道境,一般的合道境,不敢太過於施展自己的能力,生怕自己被天地搞合道。神仙就不同了,不管如何作死,都能發揮出合道境該有的實力而不用擔心合道,造成的破壞太大,又不受天地約束,不排斥他排斥誰)

碧清作為一個閒散神仙,即沒有上天受錄,又沒有做行善積德之事,之前一直在稽流仙府神仙之地還好,受到散仙夏少康的庇護,自然感知不到天地排斥之情。

如今出了仙府,又引發了一系列事情,天地排斥之情越發嚴重,直接引發了五衰難。

雖是來到了羅浮洞天之地,可無奈羅浮真人不是南離真人或者散仙夏少康,與碧清說是有什麼關係,根本沒有這個必要接納一個半吊子神仙入駐自己的洞天之中。

要知道,這一駐,可能就不是一兩年那麼簡單,甚至可能是百年、千年。

如今天下局勢不定,大夏王朝有欲參戰趨勢,到時作為鎮朝仙府,稽流必定參戰,碧清與其說是來避開一汐子的求婚,還不如說是來此避難,畢竟總是要保留一絲火種。

可非親非故,誰人會讓一個半吊子神仙居住在自己的洞天之中,不說修行資源,光靈氣這一塊就不知要耗費多少,一個神仙修煉一次耗費的靈氣足夠七八個陽神修煉好幾次了,有那麼多靈氣,多用來栽培一些靈根寶藥,煉製一些金丹他不香嗎。

這金丹自己就算吃不了,還有徒弟,還有那些行善積德之人,用來濟世度人他不好嗎?

當碧清知道自己五衰難爆發,想要入駐洞天緩解自身形勢,在行氣周天暫穩局勢之後,很尷尬的發現自己吸收不到一絲靈氣,心中知道了自己被排斥了,真人不接納自己。

不過好在碧清與夏清雅是好友,自然會尋找解決辦法。

自己幾人去勸說師父,可能不會收到什麼好效果,畢竟對於一個神仙能吸收的靈氣量,夏清雅可能還真心不知道。

有句話叫不當家不知柴米貴。

羅浮洞天新開不到百年,其內天地有九十九以上是屬於罡煞亂流區域,還未得到徹底開發,真人也是一直忙著處理這些事情。

洞天可事關他的大羅之事,容不得半點馬虎,尤其是天地不穩,就是一點靈氣也得精打細算,如何運用到最佳處為好。

碧清一個非親非故之人,一不是自己徒弟,二不是自己師門後輩,三又不是大德之人,憑什麼能在自己的洞天之中無憂生活。君不見,張玄成天仙之後,大多時間不都在外界,基本很少回洞天之中,就算回去,修煉也不再是之前的參禪打坐積攢法力。更多的是與自己師父交流論道,彌補自身不足,補齊洞天規則。

這些東西讓夏清雅如何知道。

還以為是像客人來做客一樣,多少有點不滿,好歹也是自己的小姨,如此不近乎人情。至於知道一些實情的碧清,也不想多說。五衰難都已經在自己身上發作了,要是容顏變得衰老,這個過程可是很難恢復的。對於愛美的天性來說,容顏不在才是最可怕之事。

故而三人來尋找張玄,準備讓其幫一下忙。

同為師兄弟,那麼多年下來,自是知道師父多多少少是有點偏愛小徒弟的。不然也不會將種植先天葫蘆那麼重要的事情交給小徒弟去做。

碧清則就瞭解得更多一點,張玄不僅僅是羅浮真人弟子,還是南離真人的唯一後代,要說沒有一點優待,那是鬼都不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