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9章 手術討論(第2/2頁)
章節報錯
成功的企業家,基本上都有冒險精神,一部分成功了,一部分失敗了。
劉牧樵沒有太聽別人的發言,但是,他必須給別人發言的機會,這是規矩,疑難病例討論是醫學臨床18項核心制度之一,各級醫生都要發言。
劉牧樵是請來的高階專家,但是,最終的決策權不在他,最終的決策權有兩個人,一個是附屬醫院組織討論的主持人,或者業務副院長,另一個決策者是家屬。
家屬有選擇權力。
現在的討論幾乎是一邊倒,都說選擇保守的第一個方案吧。
宋百年發言了。
他已經是正主任醫師了,同時也是清江大學的教授。
所以,他發言一點也不怯場。
清江大學醫學院比黔省的醫學院厲害很多,一個是985,一個是普通大學,清江大學醫學院的錄取分數一般都要達到630分左右,而黔省的醫學院分數只需達到560分即可。
這就是差距。
清江大學的分數是這幾年上去的,他們曾經也只要600分,甚至590都行,現在由於安泰醫院的異軍突起,清江大學醫學院的分數一年比一年高。
在清江大學醫學院讀本科,就有機會讀清江大學的研究生,今後就業就可能會被安泰醫院留校。
再說,即便沒留在安泰醫院,還有德欣醫院,再不濟,其他三級甲等醫院搶著要。
今後,凡是沾了安泰醫院氣息的,就業根本就不成問題。
做清江大學教授底氣都雄厚得多。
宋百年發言了。
“我認為,這個患者,我們應該採取更積極的方案進行治療,第一種方案太保守,今後生活雖然能夠自理,但質量太低,到了老年之後,問題就比較大了。所以,我的建議是採取第二種方式。”
他這麼一發言,贊成的幾乎為零。
手術成功了,當然好,萬一失敗了呢?
萬一失敗了,病人的生活基本需要護理人員長期護理,對家庭,對個人,對社會都是負擔。
“風險,當然有。但權衡利弊,風險大約是30,成功的機會大約是70,成功的機會比失敗的機會大。”
他繼續說。
不能這樣簡單對比!
不管這個機率是多少,對於病人來說只有兩種結果,要麼成功,要麼失敗。
最後,大家都把眼光投向劉牧樵。
劉牧樵把頭抬起來,說:“還是選擇第二種方案吧。理由很簡單,這個患者已經屬於公眾人物了,有社會的關注,我們沒有理由不選擇最佳治療方案。當然,有風險。我不敢說保證百分之百完成預期手術,但是,我還是比較有信心的。”
過去,劉牧樵對風險的考慮都比較少,這一次考慮的比較多,是因為這個病人確實比別的病人難度大一些。
他敢這麼說,是因為,他其實還有備選方案,只是,這種備選方案不能公開,一旦公開,別人會說劉牧樵在做大腦移植實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