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她決定支援楊曉紅。

現在,自己蜻蜓點水一樣,輕輕地批評幾句,你楊曉紅就耍態度?哼哼,你還沒上任就飄到天上去了?

你不做,我會強迫你做嗎?

“肖建平,你不會也要退出吧?”梁教授回過頭,對肖建平說。語氣,帶著對楊曉紅的憤怒。

肖建平早就想發作了,現在見梁教授怒氣衝衝地問自己,他哪裡忍得住?

“我退出!我放棄!”

梁教授又是半天沒有回過神。

兩個最有前途的專家都耍態度,豈有此理。

她怒了。

回頭對秘書長說,“同意他們兩個的請求,主任委員候選人,我們重新考慮。”

這句話,驚雷一般,整個會場的人都驚呆了。

這可是大事件!

學術會,變成吵架會,選舉,現在又面臨臨時推薦人選,這在兒科界,歷史上還是第一次。

得馬上醞釀主任委員人選名單。

所謂醞釀,就是商量,幾個最有份量的醫院的主任坐在一起,拿出一個初步方案,然後再擴大討論範圍,最終拿出一個比較一致的名單。

這種醞釀有時候很複雜,有時候很簡單,這就要看主要決策者的能力了。

梁老是有能力控制局面的。

人選的推薦開始了。

進入視野的人有3個,一是協和的現任兒科主任,梁教授的學生——並非親傳弟子,楊曉紅的師妹汪倫,她也是一個實力派人物。

第二個是華西醫院兒科主任劉美英。

劉美英是兒科教材副主編,很顯然,她比楊曉紅低了一個檔次。不過,她也有優勢的方面,她自己出版了一本《兒科學》專著,還翻譯了一本《柳氏兒科學》,在臨床上使用非常廣泛。

第三個則是湘雅醫院的姚躍進教授,他代表了湘雅的最高水平,在七年制兒科教材中,他是副主編,是具體的編撰人員,他曾經在法國留學七年,是路易漢盛大學的客座教授。

他有自己的著作,他翻譯的《兒科學》是目前國內教材的重要參考書。

三個人,都有長處,本來也都是副主委的候選人。

醞釀首先是在副主委和常委中進行。

不順利。

3個人中選擇兩個,另一個下,意見很難統一。

“梁老,這三個人,水平難分高下,而醫院,也都是老牌醫院,四大天王之三,歷史上,大多數的主委都出自於這幾所醫院。我有一個想法,我們可不可以把目光放開一點?”

參加會議的還有兩名院士,他們是特邀嘉賓,相當於長老級別的大人物,其中一個是協和出身,早年,他也幹過主委。

現在做院士了,就不再擔任主委這些職務了。

他向梁老提議。

他的資格比梁老高,梁老自然會尊重他。

“趙老,您的意見呢?”梁老問。

“有一個人選,也許是獨一無二的人選,可惜,你沒有注意到。”趙院士微笑著說。

“誰?”梁教授驚疑地問,還有這樣的人?

&nb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