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通吃(第1/2頁)
章節報錯
劉牧樵並沒有給郝教授一個明確的答覆,這確實也不是他能決定的。
社會是一個體系,是一個組織,在這個組織裡,每個人只是一個構件。劉牧樵明白,他自己也只是一個構件。
他並不能決定一切。
劉牧樵和郝教授並沒有急於去吃飯,他們檢視了一下剛才手術的三個病人,都非常滿意。
第一個病人還有些恍惚,麻醉的效果還沒有完全清除。但明顯,他的帕金森症狀沒有了。
劉牧樵特別檢查了一下他的肌張力,下降了很多。
他比較關注搗毀蒼白球和放置起搏器之間的比較,兩者都有優點和缺點,他腦子裡的知識是一個方面,都有明確的答案,但是,他還是希望透過對具體病人的觀察獲得第一手資料。
郝教授的母親情況非常理想,遠超郝教授的預期,而科委的那個病人,帕金森病的症狀沒有了,但現在反而突出了痴呆症的症狀。
不過,他兒子滿意,一個完全不能自理的病人,現在能夠行走,能夠吃東西,這已經是很大的進步了。
“劉牧樵,我們帕金森病手術中心聘請你做主刀醫生,你不會拒絕吧?”
郝教授試著問。
“問題有,還很大,你是知道的。”
“我知道,你是實習生。沒有醫師資格證。這好辦,我有,你在我的指導下進行,這些手術,你就能開展。”
“行,一週半天時間。把病人集中。”
劉牧樵需要大量的手術,系統規定他,在兩年內要做10000臺腦部手術,光是在安泰醫院,很難完成。
郝教授笑了。
半天足夠了,以他這種速度,一個半天可以做很多的病人。
而實際上,郝教授並不需要太多的病人,一週能夠收10個帕金森病,一年就是500個病人左右。
一年做500個帕金森病手術的醫院,在全國也是屈指可數的。
再說,醫院,最缺的不是病源,而是床位。
附屬醫院神經內科的床位數總共是200張,一半以上要收治卒中患者,另外一半收治其他神經科病。
所以,帕金森病人也不能大規模收治,否則就會產生一種不平衡,很多其他神經科病人就收不進來。
附屬醫院是教學醫院。
它不僅是大學本科學生的教學醫院,更是碩士、博士的教學醫院,特別是它還是其他下級醫院,或者兄弟醫院同行醫生的進修醫院。
說明白一點,它是本省神經科的教學基地,所擁有的病種必須齊全,即使是發病率在10萬分之1以下的病種,這裡也能常常見到。
附屬醫院分配給帕金森病人的床位只能這麼多,一個月收治4、50個病人比較合理。
還有一個原因,一年做500臺帕金森手術,在全國算是多的了,郝教授在學術界就有了足夠的發言權。
他準備兩條腿走路,手術機器人和劉牧樵兩種術式同時採納。
現在劉牧樵答應他每週來醫院做半天手術,他滿心歡喜。
正準備去吃飯,郝教授被一個副主任纏住了。
他在訴苦。
他剛才接收了一個腦幹出血的病人,出血量在7、8毫升之間,由於患者年齡不大,他和家屬談話時說明了危險性,家屬不能接受。
由於剛剛出現傷醫事件,這位副主任醫生也擔心起來。
越是擔心,患者的家屬行跡越是可疑,似乎他們都有準備殺醫生。
“怕啥?哪有這麼可怕的?我們做醫生都差不多一輩子了,還不是活得好好的。好好地向家屬解釋,說明病情,家屬會理解的。”郝教授耐心地說。
也難怪,最近鬧得沸沸揚揚,傷醫事情還不是一例兩例,這半年好幾個地方都發生了類似的事件,你說不怕那是假的。
“可是,人家家屬說,安泰醫院就可以治療腦幹出血,都治好了幾個了。”這位副主任醫生並不認識劉牧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