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苗大壯瞭解全息投影技術是1947年,倫敦國匈牙利裔物理學家丹尼斯·蓋伯發明了全息投影術,他因此項工作獲得了1971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其它的一些科學家在此之前也曾做過一些研究工作,解決了一些技術上的的問題。全息投影的發明是蓋伯在倫敦國BTH公司研究增強電子顯微鏡效能手段時的偶然發現,而這項技術由該公司在1947年12月申請了專利。

這項技術從發明開始就一直應用於電子顯微技術中,在這個領域中被稱為電子全息投影技術,但是全息投影技術一直到1960年鐳射的發明才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

此後全息投影技術開始進行了蓬勃發展,促使全息投影在短短的一段時間內就蓬勃發展的關鍵原因是低成本的固體鐳射器的大規模生產,如DVD播放機和其他的一些常用裝置中所使用的鐳射器。

這些鐳射器對全息投影的發展也產生了極大的促進作用。這些廉價的體積又很小的固體鐳射器可以在某些條件下與最初用於全息投影的那些大型的昂貴的氣體鐳射器相媲美,因此使得預算較低的研究者、藝術家甚至業餘愛好者都可以參與到全全息投影研究中來。

經常可以在科幻電影中見到一種三維的全息通訊技術,可以把遠處的人或物以三維的形式投影在空氣之中,就像電影《星球大戰》中的場面。另外隨科學的發展,所有的裝置都採用小型化和精密化,而顯示裝置卻無法與之相匹配,人類越來越需求一種新的顯示技術來解決問題。

目前的3D投影技術是半成熟狀態,所以想要達到電影《星球大戰》裡的效果以目前的技術還是遠遠不夠的。

文明商城中的全息投影技術是隻需要一個晶片,就可以投射出一個可以接受的三維全息影象,不過只要增加晶片數量,則可以投射出形狀更加複雜的三維物體,細節更加詳實,按系統介紹的效果,達到星球大戰中的3D效果不成問題。

同時聯邦國加州的一家新創公司,也正在研發三維全息投影晶片,並且已經有了初步的成果,他們已經研究出了第一款晶片,但是目前只能完成二維影象的全息投影。所以目前這一晶片和技術的研發還在初始階段,如果苗大壯換取了這門技術,那他又會再次彎道超車。

雖然對這門技術很心動,但是苗大壯目前不準備換取這門技術,不是換不起。

《全息投影技術》也就只需要500點文明值,不換的原因也很簡單,因為這項技術需要用到晶片。

雖然不換取這門技術,不過苗大壯已經知道了自己所需要的技術了,直接在商城搜尋欄裡面輸入了晶片技術,密密麻麻的晶片技術不禁讓他看花了眼睛。

這些技術,有已經過時了的技術,也有非常先進的技術,比如《超導晶片技術》就讓苗大壯的口水直流,不過這項技術需要的文明值太高了,目前的他根本換不起,就算換取了也沒用,因為超導晶片需要用到常溫超導材料,常溫超導材料就是在室溫下,電阻幾乎為零的材料,也是目前世界最前沿實驗室一直在探索的超級材料。

苗大壯看了一下《常溫超導材料技術》需要文明值1萬,果斷放棄,繼續瀏覽著晶片技術,篩選了半天,最後苗大壯在《光刻機技術》與《石墨烯晶片技術》這兩項中舉棋不定。

《光刻機技術》需要文明值500,最小能加工出2奈米的矽基晶片,要知道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光刻機技術是5奈米的矽基晶片,需要用極紫外(EUV光刻機來製造。所以對這項技術苗大壯很是心動。

《石墨烯晶片技術》需要文明值1200,主要運用電弧放電法和鐳射燒蝕法制成碳基晶片,完全不需要光刻機的參與,製造出的碳基晶片的效能比同樣工藝的矽基晶片的效能要高十數倍。

這項技術苗大壯非常想要,奈何自己的文明值不夠,如果想要換取這項技術,苗大壯至少還需要十來天的時間來做任務和做好事。

所以面對兩項技術苗大壯有些拿不定主意,考慮了再三最後苗大壯咬咬牙果斷選擇了《石墨烯晶片技術》。

因為就算他換取了普通的矽基晶片技術,雖然會比西方國家先進,但作用並不大,目前世界上主流用的晶片都是14奈米的晶片,雖然2奈米很誘人,但是碳基晶片更加的誘人,就它那效能就已秒殺了矽基晶片。

關於這一點當年還在讀書的苗大壯就為此憤憤不平過,但並沒有什麼用,既然現在有能力了,當然就要去做自己當年想做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