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在不斷向前邁進,現在流行的一些行業和方式,在幾年後或許就會成為過時的產物,但當這樣的行業和方式方興正艾之際,很少有人會意識到,這樣烈火烹油、鮮花著錦的行當,會在極短的時間內迅速崛起而盛極一時,也會在極短的時間內銷聲匿跡,猶如燃燒殆盡的火焰一般,剎那間歸於沉寂。

2006年的夏天,還處於網路端的時代,移動端的風口尚未到來。

線上經濟儘管已經展露出了極強的勢頭,但是線下的實體始終不會消亡。即便是線上經濟最瘋狂,線下實體哀鴻遍野的時代,也註定了不可能完全拋棄線下實體。很多實際體驗,是線上永遠達不到的。

老王主打的商業綜合體之所以能夠紅了十幾年,也並不是毫無道理。

這也是馬光明一開始主張開設商業綜合體的一個原因。

跟很多人不同的是,馬光明開設大明廣場的宗旨,還是儘量地不要依靠資本在短時間內取得量上的優勢,而是穩紮穩打,步步為營,拿下一個地方之後,再謀求下一個目標。

這一發展戰略跟大明外賣網站的方式截然不同,也是讓大明集團內部一些人看不懂的地方——同樣的大明集團下屬的產業,何以外賣網站就可以透過一而再、再而三的融資去獲得擴張的本錢,而大明廣場則一步一個腳印地發展。

只有少數幾個人明白,外賣網站是線上經濟模式,必須要在短時間內開疆拓土,儘可能快地佔據國內市場,才能避免競爭對手依託資本的力量吞併擊敗自己;而大明廣場則是線下經濟模式,收益雖然稍低,但體量太大,極速擴張的話會帶來太多的隱患,一旦步子大了,資金鍊出現一丁點的問題,都會帶來滅頂之災。

前世馬光明見識過,某個大佬據說身家兩三千億,只不過因為資金鍊上出現了三五億的漏洞,一下子就陷入了巨大的危機之中——此刻如果有人肯拿出三五億來施以援手,這個大佬能夠立馬緩過氣來,照樣是千億富豪;

反之,在關鍵時間節點上,誰都不肯伸出援手,這三五億元的資金,就足以扳倒一個千億帝國,讓這個看上去巨大無比的城堡在一瞬間轟然倒塌,成為一堆灰燼,成為國人茶餘飯後的談資。

所以在大明廣場的佈局擴張上,馬光明一直不肯冒進,寧可走慢一點,也不願擔負太多的風險——迄今為止,陽江大明廣場已經是集團旗下全資產業,安州城北也將在一年內還清銀行債務,城南在兩年內實現自有。

即便是安東的產業,也會按照既定計劃,在短時間內跟銀行貸款劃清界限。

現在,第四家大明廣場瞄準了最為關鍵的地方景江市,首要的也是確保安全。

能夠得到謝林軍這樣的人物在景江市支援,會安全很多。

按照一般慣例,謝林軍半年後接任景江市市長職務,再過兩三年,或許還能更進一步,成為景江市的一把手。

這樣一來,起碼可以確保大明集團在景江市的產業三五年的穩定發展,而不需這麼久遠,景江市的大明廣場就可以還清銀行債務,成為集團旗下的固定資產。

即便是將來卡產業混不下去了,有了這四五家龐大的產業,馬光明都基本可以確定自己衣食無憂的生活。

所以聽到孫希寧說到景江市的常曉平來了訊息之後,馬光明立即把跟唐豆閒聊的心思扔到一邊,忙問道:“怎麼說?”

孫希寧嘿嘿笑道:“常曉平說,近期謝林軍將帶隊到陽江進行考察,重點考察陽江的新區建設和服務業產業。”

馬光明頓時明瞭,這就意味著,之前商量的辦法,成功的機率會大大增強。

謝林軍是從陽江出來的,調任景江而已,他升任到別處之後,帶隊回到陽江來調研考察,一方面是為了衣錦還鄉,另一方面也意味著他將帶一些自己在陽江的資源去景江,也是向景江人表示自己的實力。

張愛東的新陽房產公司是謝林軍的資源,大明集團旗下的產業,未嘗不可以是。

而且,根據常曉平所說,謝林軍重點考察陽江的新區建設和服務業產業,那麼大明廣場就是繞不過去的一個點。

陽江新區儘管框架鋪開,新的行政大樓已經竣工投入使用,但是,作為一個城市的考察團對,要看的是整個新區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各項配套設施,新區商業當仁不讓。

之前馬光明給常曉平的建議是,製造輿論宣傳,讓大家都知道大明廣場是謝林軍引進的——現如今就已經開業的情況來看,陽江的大明廣場是唯一一家,也是發跡於陽江的商業綜合體。

到時候,找個中間人再牽線搭橋,或者趁著景江市考察團隊來訪之際,跟景江市的發改部門聯絡上,直接打著謝林軍的旗號,也就做實了這個專案是謝林軍的成績。

算計來算計去,馬光明都覺得有些累,但不管怎麼說,都在沒有得罪謝林軍的前提下,實現了佈局景江市的計劃,這樣算來,累點苦點都無所謂了。

做生意哪有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而己方輕鬆就成為偉業的。

“那就讓老姚把安州的事務先放下,他親自去陽江一趟,負責好這次景江市考察團的接待,尤其是關注一下景江市發改部門的領導,最好要到聯絡方式。”馬光明趕緊吩咐道。

孫希寧點點頭:“好的,我也覺得還是老姚親自過去穩妥一點,如果有需要的話,我也可以過去。”

“這樣的事情,有老姚就可以了,你如果出馬的話,那這事基本就搞定了。”馬光明笑道。

孫希寧笑了笑,反問道:“你不是要回陽江嗎,你不去嗎?”

“我就不去了,我在外面浪蕩了一個月,是時候回去補補課了,要不然明年連個大專都考不上。”馬光明撓撓頭,笑道。

他說的是老實話,偏偏孫希寧聽來,覺得是凡爾賽,笑道:“你還要考什麼大學啊,我都覺得,你上學的話反而會耽擱

公司不少事呢,還不如退學來公司掌舵,你看比爾蓋茨,不也是中途退學的,不照樣能成為世界首富?”

世界上有很多中途退學,但後來成為大佬的人物,比爾蓋茨只是其中之一,如果世界發展格局沒有什麼大的變化的話,範斯部落格的扎克伯格估計也從哈佛退學了,至於蘋果的喬幫主,更是退學的“模範生”。

這些大佬的事蹟,一度引發讀書無用論的2.0版本,但比爾蓋茨不會告訴大家,他家境富庶,中學階段就積累了近萬小時的程式設計經驗,這樣的經驗在當時全世界都不會有幾個人有;他更不會告訴大家,他有著極高的天賦,極度的專注和勤奮,優越的研究環境,以及好得不能再好的運氣,所以留在哈佛繼續讀書完全屬於浪費時間。

尋常人不懂這些,誤以為跟著他學“退學”,也能闖出一番名堂,實在是滑稽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