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集團架構形成(第1/2頁)
章節報錯
一行人第二天匆匆忙忙地從景江市返回安州,路經陽江的時候也沒有停留,也算是另一個版本的過家門而不入。
到了茂盛大廈的辦公室後,又找來姚柏林、聶小容、戴偉等人碰下頭,商議一下近期的一些工作。
孫希寧讓秘書把準備好的一些資料發放下去,幾個人快速地瀏覽著,這些材料裡的內容涵蓋各個子公司的近期狀況、當前任務,比如外賣平臺前一階段與攜手網等後起之秀展開“白刃戰”,殺敵一千的時候,難免會自損八百,現在急需繼續攻城略地,並且儲備“彈藥”。
所謂儲備“彈藥”,就是要繼續融資,以資本的力量對抗資本,等到這番發展結束,基本上外賣市場會形成兩三個巨頭,佔據全國的絕大部分市場,就會進入相對平穩,盈利豐厚的階段。
但就是在這個艱難險阻的階段當中,極少有人能夠堅持下去,更多的人則倒在了勝利的黎明時刻。
就像登山一樣,最美的風景往往在山頂,而要想登上山頂,就要克服諸多的困難,不僅要有堅定的意志,還要有足夠的能力。
戴偉已經在做著下一輪融資的計劃,之前阿狸出售的股權已經被集團回收,現如今的估值已經又翻了幾倍,對於阿狸來說,這點損失卻也不算什麼,但對於大明集團來說,回購的這一點股份,又可以賣一個好價錢。
“儘量要避免一些外來資本,”馬光明看了看資料裡寫著接洽過的、正在接洽的、準備接洽的一些風投公司,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可是,外國的一些公司實力雄厚,資金充足,也願意給出高於國內公司的價錢。”戴偉有些不解。
在商言商,誰給的價碼高,自然就首先考慮誰,這是任何一個商人基本的判斷。
馬光明輕笑一聲:“沒有什麼原因,就是不想外國佬賺我們的錢。”
儘管資本來到世間,從頭到腳都滴著骯髒的血,但馬光明還是更討厭外國資本,肥水不流外人田,最厭煩的就是一幫老外,賺了咱們的錢,轉過身來還嘲弄咱們,堅決不能容忍這種既端咱們碗飯,又來砸咱們鍋的人。
戴偉還想爭辯什麼,孫希寧拍了板:“行,我們下一步論證的時候,儘量地避免讓外資進來。”
其他人都覺得,能賺更多的錢有什麼不好,只有孫希寧知道,在大明集團,誰才是真正說了算的人。
他自從認識馬光明以來,一路上見慣了馬光明異於常人的策略,早就對馬光明心服口服,現在馬光明提出儘可能不要讓外來資本進入公司外賣平臺,儘管現在他還想不明白,但過段時間,或許就能想到答案。
熟悉創業的孫希寧很清楚,像大明外賣網站這樣的新生行業,從某種程度上來講是一種資本的博弈,但更是創業團隊戰略的對決。
一窩蜂的資本湧入,就可以迅速催熟的行業,競爭起來必然是你死我活,而這個時候考量的除了資本之外,就是創業團隊的水平。一個一流的團隊,能夠做成功一個二流的專案;反之一個二流的團隊,往往會把一個一流的專案搞砸。
馬光明看了一眼孫希寧,這也是他比較欣賞孫希寧的一個原因,於是接著說道:“現階段燒錢是不可避免的,但我們這一行一定要注意,不能亂燒錢,要把燒錢的目的找準確,然後想想,這樣燒能不能達到我們的目的。”
“你們說說看,就以外賣平臺來看,要想生存下去,繼而做大做強,首先要考慮什麼?”馬光明看了看眾人,提出了自己的疑問。
冷場了幾分鐘後,戴偉忍不住先說話了:“要考慮模式更新,考慮配送時效,考慮壓縮成本等等。”
他目前是外賣平臺的負責人,按照孫希寧之前的方案,戴偉將來就是大明外賣網站的執行總裁,別人有理由沉默,他不能。
幾句話一說出口,其他人都若有所思地點點頭,表示贊同。
“基本上都是這個答案吧,”馬光明笑了笑,“可是,你們有沒有想過,這些做法的根本目的是什麼呢,是為了消費者!外賣平臺其實並不複雜,也不好申請專利,所以很容易被人模仿,但是,他們可以模仿我們的模式,卻模仿不來我們的理念!”
“我們的理念就是為了消費者更加便捷,只有這一個目的,為了這個目的,可以降低收益,甚至可以打壓一些商家。我之前看了一下攜手網的策略,他們目前採取的是鋪天蓋地的廣告宣傳,而且是累計消費多少再返現,我個人是不認可這樣的方式的。”
外賣平臺其實從本質上跟開其他店並沒有太大的區別,都是需要消費者來買單,如果不從消費者的角度來想,久而久之,就是失去消費者,失去消費者的任何商家,接下來就是倒閉。
幾個人也小聲地討論起來,關於大明外賣和攜手網之間的差異,之前大家就有過很多次的討論,這還是第
一次聽到馬光明主動談及。
“消費者不會考慮別的東西,他們永遠追逐低價格高品質的商品,怎麼樣才能做到低價格高品質呢?這就需要我們的運營必須高效率低成本,這樣才能讓利給消費者。做這個行業,就是要降低毛利率,以量取勝,失去量,現在的短期的資料增長都是沒有前途的。所以我們的發展要有自己的特點,要理性,不能浮躁,看到對方又大把大把燒錢了就緊張,我們沿著自己既定的戰略走下去,又有自己的獨特的地方,還怕贏不了這場戰爭?”
比如在當下的網購平臺,拼名氣也好,拼實力也好,還能拼得過阿狸的掏寶網?如果要跟她們競爭的話,那就要有跟他們不一樣地方,像東哥的景東自建物流,憑藉這個優勢和阿狸分庭抗禮,硬生生地從蛋糕上咬下一大口來。
任何平臺的競爭,都不可能一直燒錢下去,資本市場也不是上帝,他們的目的是逐利,一直燒錢卻看不到收益的希望,他們中很多人會選擇割肉離場,及時止損。
馬光明滔滔不絕地講了一些與眾不同的理念,讓很多人聽來都覺得不可思議,只有少數的幾個人很快就領會過來,等燒錢時代一結束,馬光明所說的這種理性發展,就會顯現出強大力量。
潮水落去,才能看到誰穿著衣服,誰在裸泳。
討論完了外賣平臺的事情,姚柏林簡單報告了一下大明廣場的建設進度——除了安州城南城北的之外,他還介紹了安東區的大明廣場近況——這個掛著新安州商城牌子,實際卻是大明廣場的商城,已經進入了裝修階段,施工方丁翰林對馬光明的要求很熟悉,幹起來也得心應手。
“整個改造需要一千多萬,”姚柏林最後介紹道,“我們透過跟翰林公司協商,財務上做了點手腳,把成本提高到了兩千萬,再加上鋪設商鋪、自備超市等費用,總共是三千二百萬的樣子。”
馬光明不去理會這些東西,問道:“款項回收了沒有?貸款進去了沒有?”
當初是注資一個億才拿下了錦繡商城,但明眼人都知道,這個商城就算從頭到腳買下來,也不需要這麼多的錢,所以才騙得徐大雷同意了這筆交易,讓他覺得有利可圖。
等拿到產權之後,立即用商城的產權和資本做抵押,從安州農商行貸來七千萬,將七千萬到手之後,從而把原先投入的資金收了回來——也就是說,花了三千萬就買下了錦繡商城百分之六十的股份。
“都已經辦妥了,這還得多虧了鄭總的同學。”姚柏林看了一眼鄭亞軍,笑道。
“讓丁翰林加快工程進度,最好春節前竣工,也讓他賺一筆。”馬光明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