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四月下旬,陽江個一中高三的學習節奏明顯加快了些,已經開始了模擬考試。

馬光明的成績一直穩中有升,一模結束的時候,已經在理科班三百人當中,進入前八十名了。按照這個名次的話,985雖然還是不敢指望,但進入211已經問題不大。

為了靜下心來對付高考,馬光明甚至都讓孫希寧鄭亞軍他們沒什麼大事,儘量不要打擾自己。就連每天都會發三四條資訊過來的姜娜娜,都自覺地少發了,卻還是達到了一條的基本量。

在姜大小姐看來,這已經是她剋制了。

姜娜娜是個性格有點古怪,大膽叛逆的人,她要是不喜歡某個人,人家對她再好,她也會冷臉相對;反之,她要是欣賞某個人,這人對她再冷淡,她也並不在意,不會輕易改變自己的想法。

只不過以前她發給馬光明的資訊,都像是在記日記一樣,寫著自己看到的東西,經歷的事情,與馬光明毫無關係。最近發過來的,卻是有關洋明研究中心的,大概的意思就是覺得中心已經運轉了起來了,她去看過幾次,好像並沒有什麼實質性的進展。

馬光明破天荒地回了資訊,告訴她這種事情是急不來的,搞科學研究跟其他工作不一樣,會耗費很多時日,而且還不一定能夠成功,對待科技人員,一定不能催促他們立即拿出什麼成果來,這樣違背科學規律。

相信張教授和虞美人,他們對這個專案,肯定有自己的工作時間表,只要按照他們的計劃,穩步推進,假以時日,相信投資會得到應有的回報。

姜娜娜莫名其妙地回了一個“笑臉”,馬光明猜不透她這個表情是什麼意思。

別人發個微笑的表情過來,十有八九是表示欣喜,表示高興,但姜大小姐向來不按常理出牌,肯定不是這個意思。

馬光明也懶得去猜,本來女孩的心思就很難猜,更何況是個帶有神經質的女孩呢。

這段時間以來,一中在學習節奏方面加快了許多,不是考試就是練習,幾乎沒有停頓的時候,但與此同時,學校在最後階段也逐漸開始對某些方面顯得包容起來,甚至還利用一個下午的時間,給全體高三學生開了一個心理輔導課,讓大家放鬆放鬆,不要有太大的壓力。

這樣的做法,在很多學生看來,體現了學校的人性化管理和教育理念。但在馬光明看來,這樣做無異於自欺欺人,一方面不間歇地考試排名次,班級名次,全校名次,然後就是根據現有排名估算能夠考上的學校;另一方面安排心理輔導,讓大家不要焦慮;這不是自相矛盾又是什麼?

不過,馬光明已經不是那個年輕的愣頭青,也能夠理解學校這樣做的苦衷。這個世界誰都不容易,陽江一中作為全縣矚目的焦點學府,要是每一年不考幾個京都大學青華大學的,就會被全縣老百姓罵死。

但學校也清楚,這群孩子已經被壓榨得幾乎快喘不過氣來了,不加以心理輔導又能怎麼辦?總不能出現一兩個跳樓的,給這樣內卷嚴重的教育增添幾筆悲慘的故事。

吉祥等一干班主任,更是緊張兮兮地盯著自己班上的學生,既要關注他們的成績動態,更要關注他們的心理動向。因此,除了考試成績之外,一些男女生之間突破以往界限的接觸行為,他們也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或許,這樣還能幫助他們接觸高考帶來的壓力和煩躁,更加有利於疏導他們的心理。

再者說了,再過一段時間,他們就由陽江一中的學生,變成陽江一中的校友了,在這個方面管理稍微鬆懈一點,也是可以理解的,只要不嚴重影響到學習成績,吉祥他們是不會像之前那樣,橫加干涉的。

對於馬光明跟唐豆來說,這原本就已經不是問題,現在,他們基本上在晚飯過後的二十分鐘間隙時間裡,都會到學校偏僻的一角——日新園去坐坐,聊聊閒話,算是給枯燥的生活增添一點樂趣。

越是到了臨近高考的時間裡,唐豆越是感覺到一絲不安,她的理想一直是京都大學,而她也知道,馬光明百分之百會在南都上大學了。

一南一北,相隔千里,這讓她感到不安,也感到一絲恐懼。

她不是沒有想過改變自己的理想,但馬光明早就跟她說過,不希望她輕易改變自己的夢想,人活一輩子,連最初的夢想都能隨意更改的話,那以後還會為了什麼而堅持呢?

“到了大學之後,屬於自己的時間更多了,到時候我們可以透過電腦影片聊天,也可以打電話,我還會隔三差五地飛去京都看你。”馬光明看出了唐豆的憂慮,趁著四下沒有人的時候,輕輕摟著她的肩膀勸慰道。

唐豆想了想,馬光明說的並非毫無道理,只是依舊覺得有些許遺憾:“或許,距離更能產生美呢。”

……

五一的時候,希州那邊的大明廣場開業,馬光明沒有過去,他實在抽不出時間來,只能晚上的時候在電話裡,陸續跟姚柏林、孫希寧兩個人通了一番電話,瞭解到一些基本情況。

希州那邊是軟資產,大明集團投入的資金有限,合作的開發商也只是在希州地方部門的撮合下,採取了跟大明集團合作的方式,來給他們的住宅專案增加賣點,推高房價。

但孫希寧依舊很重視這個專案,畢竟這是大明集團第一個軟資產專案,儘管收益性不如硬資產那麼實在,但卻具有較強的象徵意義。

軟資產一方面能夠在不花費大價錢的情況下,實現品牌的推廣和打造,同時,還能夠鍛鍊一線的工作人員;同時,還能給其他準備上馬的軟資產一些現實依據——儘管不是大明集團自己的產業,但商業綜合體經營起來,同樣有聲有色。

更為重要的是,大明超市也隨著希州大明廣場開業,佈局到了希州這座歷史悠久的城市。

孫希寧在電話裡跟馬光明介紹著目前的一些具體情況:“希州這邊開業之後,他下屬的三個縣級市也都派人來跟我們

接洽了,海城那邊的縣區,我們也開始了佈局,截至目前,除了安州區域之外,我們已經談妥了十六個地方,並且全都達成了協議,其中,八個是硬資產,八個是軟資產,所以希州這次的成功,對其他還抱有懷疑態度的軟資產地方,無疑是來了一劑強心針,他們立馬就跟我們簽署了合作協議。”

“不錯,我們年度的‘百城千店’計劃,是起碼推廣二十家,現在已經有了十六家,爭取再接再厲,能夠實現這個目標,最好是擴大勝果,達到三十家才好。”馬光明滿意地笑道,這二三十家一佈局,等於牢牢佔據了江北的市場,儘管目前還沒有能夠在江南城市取得突破,但在江北形成一家獨大的局面,也足以給江南那些公司帶來較大的威懾力。

等他們想跨過江來的時候,就會發現,整個江北都是大明廣場的天下,他們想要來討一口飯吃,就必須讓出江南的市場,否則,大明集團可以讓他們趁早死了這份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