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相互挖人(第1/2頁)
章節報錯
當下外賣網站市場火爆,除了大明外賣和攜手網之外,還有三四家後起之秀已經嶄露頭角,繼而形成了群雄混戰的局面。
說到底還是因為這個模式其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也沒辦法申請專利不讓別人搞。
只要是拉起了框架,先在幾個城市開始試點,剛開始的時候多給點補貼,就能夠在短時間內打響名聲,稍微有點名氣,之前在第一波第二波中沒有搶到蛋糕的風投,就會選擇跟投這些後起之秀。
有了足夠的資本,就開始了燒錢大戰,今天你免掉送單費,明天他滿二十元給十元補貼,一時間這個行業是戰火紛飛,連綿不絕。
大明外賣雖然也參與了燒錢大戰,但他們很剋制,並沒有被這場軍備競賽卷得太深,一直在邊緣徘徊。
一方面,大明外賣是第一個吃螃蟹的,名氣也比其他網站來得要高一些;另一方面,大明外賣跟網路商城相互捆綁,不但可以送餐飲,還可以買賣其他商品。不管是網際網路,還是行動網路時代,都是流量為王,所以即便大明外賣燒錢有限,補貼也不是最多,但始終能夠在激烈的市場中佔有一席之地。
只不過影響還是有的,最鼎盛的時候,大明外賣能夠佔據全國市場的百分之六七十,現如今已經降至了百分之四十二。
由於馬光明的策略是向管理要效益,而並非一味燒錢,所以大明外賣在站穩腳跟的同時,能夠保證盈利——這恰恰是很多後起之秀,包括攜手網在內,都不具備的優勢。
現在孫希寧說出現了狀況,真想不到是什麼問題。
孫希寧倒也不著急,說道:“好多家外賣網站出現了資金問題。”
什麼?馬光明一愣合著不是大明外賣網站出現了問題,而是別人?
前世在2011年的時候,團購網站超過了五千家,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千團大戰,但是,不到一年的時間,絕大多數團購網站就倒閉了,最後存活下來的不過十幾家,佔據主導位置的,也就幾家而已。
剛開始的時候也是這樣,那些風投都跟創業者的說,別管錢,只管擴張!
結果,錢雖然是風投給的,但錢不是大風吹來的。
隨著鉅額資金的投入,卻一直看不見回報,而且據說有關方面注意到了這一燒錢競爭現象,並在某個不公開的場合提出了批評。
資本的嗅覺非常靈敏,看到苗頭不對的時候,就已經策劃跑路的事情,要麼及時止損,要麼找個冤大頭做接盤俠。
但還是有很多創業者看不清裡面的門道,依舊一頭紮了進去,試圖能夠從這個大蛋糕中挖一口,卻沒想到倒在了競爭的獨木橋上,被橋下湍急的流水衝得七零八落。
“我們呢?”馬光明反問道。
這會兒知彼也得知己。
儘管馬光明對自己的戰略還是持有較強的信心,卻還是要用資料來說話。
孫希寧說道:“我們的財務健康,這一點不用擔心,市場也還穩定,畢竟我們一開始是著重發展的三、四線城市,包括很多二線城市,目前我們的優勢都很明顯,但一線城市的市場份額略低了一些。”
因為廣告投入以及補貼投入不如直接
競爭對手,所以佈局較晚的幾個一線城市,大明外賣網的市場份額不如二三四線城市,這也是在馬光明的預料之中。
“那我們遇到的最大問題是什麼?”馬光明乾脆開了擴音,讓鄭亞軍也聽聽,幫忙想想辦法。
“雖然現在剩下的同類公司已經不如之前那麼多,但是剩下來的都是強勁的對手,他們相互之間到別的公司挖人,我們公司好幾個二線城市的團隊都被他們挖走了。”孫希寧這才說出了問題所在。
這個問題是非常嚴重的,也是非常惡劣的。
因為一個城市的團隊,就是這個城市業務的核心,成建制的團隊被人家挖走,等於將這個地方的市場拱手讓給別人。
“這可不得了,那我們在那些地方的市場不就完了?”鄭亞軍忍不住叫了起來。
孫希寧這才知道,馬光明這會兒跟鄭亞軍一起,忙應道:“也沒有糟糕到這個地步,有四個城市是整團隊被挖了,還有七個城市是挖走了幾個核心成員,我都已經讓戴偉安排人手去接管了,相信技術團隊在的話,我們很快就會收復失地,我的意思是,儘管如此,還是給我們造成了不小的損失,我們要不要也去他們那邊挖人,以示報復?”
“不必,”馬光明雲淡風輕地笑笑,“他們挖人,所採取的辦法基本上都是一致的,就是漲工資嘛,這樣的做法,對他們來說不是好事,我們眼前失利,但只要穩住,就會笑到最後;他們當前得利,但時間一長,就會自亂陣腳。”
同一行業中相互挖人,從某種角度而言,就是在哄抬人力資源。
你挖我的人,我反過來去挖你的人,幾個來回下來,除了導致公司人力成本虛高之外,其他看不到任何好處。
這大概也是某些公司被行情逼急了,又面臨風投銀根緊縮,慌不擇路之下選擇的一種飲鴆止渴的戰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