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連戰連捷(第1/2頁)
章節報錯
當劉辨回過神來的時候,才發現自己消耗的源力點太多,如今只剩下100點了。
這個數值所代表的氣運是比較低的。
不算現代世界的勢力,以他在大漢世界以及清末世界所佔據的勢力,氣運值至少要在150個源力點以上,才是正常的。
低於這個氣運值,就會發生天災人禍,比如干旱水澇、叛亂等等。
見此,劉辨立刻召集內閣與軍機閣,下達了收復荊州跟兗州的命令。
本來原先的戰略是打算穩紮穩打,過一兩年再收復荊州與兗州的。
不過如今劉辨既然下達了命令,內閣與軍機閣兩府立刻開始行動了起來。
以盧植為主帥,郭嘉為軍師,出益州,進攻荊州。
同時劉辨親率一路大軍,以荀攸為軍師,出武關,進攻南陽。
劉備為主帥,陳宮為軍師,進攻兗州劉岱。
呂布從幷州出發,進攻冀州,牽制住袁紹。
同時下令青州刺史孔融、徐州刺史陶謙也行動起來,各自調動一部分軍馬,響應朝廷的號召,牽制住袁紹、袁術的一部分兵力。
另外,跑到了草原上的韓馥、公孫瓚殘部也接到了朝廷的命令,率軍襲擾幽州,牽制袁紹。
大漢朝廷這一動,整個天下都動亂起來,處處燃起了戰火。
也幸好大漢這些年埋頭髮展,積累了足夠多的糧草與軍備,否則哪裡承擔得起這麼大的消耗。
朝廷的四路大軍同時出發,征伐天下,眾諸侯都陷入了驚慌之中。
荊州水鏡書院,水鏡先生司馬徽看著眼前的得意弟子道:“元直,你決定出山了?”
徐庶道:“弟子在書院學習了五年,如今到了學以致用的時候了。”
司馬徽道:“去吧,大漢命運已經扭轉,此時戰事正烈,正是建功立業之時。”
徐庶拜別了司馬徽,卻沒有先去投朝廷軍隊,而是先聯絡在荊州的故友。
如馬良、伊籍、傅巽、董和、向朗、費觀等人。
這些人都是荊襄的才俊之士,家族也在當地頗有影響力。
徐庶先是說服了他們,然後再聯名向朝廷投誠。
當劉辨的大軍到達南陽的時候,他就接到了徐庶送來的荊州各大家族的降表。
劉辨大喜,留下徐庶隨軍參贊軍務。
漢軍在城門下埋下火藥,隨著轟隆一聲巨響,南陽城破,劉辨大軍進駐南陽。
徐庶初投漢軍,對大漢的軍備不太瞭解,看到這麼簡單地攻破了南陽大城,不禁咂舌驚歎。
此時大漢的眾諸侯不太瞭解火器的威力。
即使從情報裡聽說過一點,但是沒有親眼看見,哪裡想象得出武器的威力能夠達到這樣的程度。
所以在戰爭的初期,大漢的各路兵馬都勢如破竹,一路進展得十分順利。
劉岱麾下沒什麼能人,軍隊士氣也不高,內部物資積蓄也不多。
因此,只是第一戰就被打崩潰了,然後就直接投降了。
袁紹那邊倒是跟呂布打得有來有往,同時還把公孫瓚跟孔融的兩路人馬揍了一頓。
不過他也沒佔到便宜。
自身損失就不說了,最主要的是牽制住了他的所有兵力,讓他無法插手兗州的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