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美人計(第1/4頁)
章節報錯
幽州薊縣,張角看著天機榜,發出了感慨:“可嘆天下英才如此之多,偏偏不能為我所用!”
張角發現了自己最大的短板,就是人才危機。
“蒼天已死,黃天當立”的旗號,加上道教的底子,讓他根本無法得到士人們的效忠,只能靠自己培養。
曾經張角還想著去招攬道法榜上的于吉、左慈和張魯等人,才發現他們一個比一個有想法,要麼建立宗派,要麼閒雲野鶴,根本不可能為他所用。
但是張角非常堅毅,三百年人道爭龍,他已經佔據先機,接下來便是蠶食。
冀州是河北富饒之地,大漢最頂極的大州,也是張角的發家起源之地。
張角用手摩挲著親自刻畫記錄的大漢地圖,一旦佔據了冀州,便有了相當於光武帝的基業,再加上依然還在青州兗州徐州豫州等地活躍的黃巾信徒,張角認為自己優勢很大,潛力無窮。
當然最重要的一點是,必須發展精銳,而不能再招攬烏合之眾。
烏合之眾根本靠不住。
所以張角不能再如同第一次黃巾起義那般直接席捲天下,而是要一個郡一個郡的慢慢蠶食。
……
長安城中,董卓驚喜的發現自己麾下居然如此多的人才。
武將榜上,有第三的呂布,第八的自己,第十七的張遼,第二十的徐晃;道法榜上,有第六的賈詡,第十的李儒,第十五的蔡琰,第十七的鐘繇。
真要論數量,自己麾下才是第一。
但董卓並不知道的是,這其中絕大多數效忠的是大漢,而非董卓自己。
董卓本身對於蔡邕就非常欣賞,算是自己樹立的標杆榜樣,見到了蔡琰居然能夠名列道法榜,第一時間就要讓蔡琰嫁給自己的侄子,以作聯姻。
然而蔡琰也是個有風骨的,她早年已然定了一門親事,不過望門寡,寄情於琴道,父親怕她慧而傷壽,特意為她尋來一部《太極長生經》,希望她能活的健康快樂。
然而蔡琰的修行天賦,遠超其父,很快就入門,並一路金丹元嬰,並證得長生果位。
長生之後,蔡琰又轉修諸般道法,最終選擇了《上清大洞真經》作為主修功法,已然修行出帝君形態。
得知董卓逼婚的訊息後,蔡琰第一時間抱著焦尾琴遠去,只留下了一封書信給老父,說是要周遊山水,陶冶情操。
一位名列道法榜上的高真,哪怕是女子,也是當之無愧的名士,有了選擇權,無論去哪裡都是座上客。
就如同女性的學者大師,都會被尊稱為“先生”一般。
如賈詡鍾繇之輩,都是大漢之臣,而非董卓之臣,並非他們愚忠於大漢,而是還找不到一個合適的主公,暫且藉助大漢人道氣運修行而已。
未來無論是誰代漢,他們都不至於和董卓繫結太深,以至於一同陪葬。
武將中的呂布張遼徐晃,也只是聽命於董卓而已,呂布在董卓入京之前已經是執金吾,清貴還在幷州刺史之上,溫候之位也是朝廷而非董卓封的。
因此呂布對董卓只是順勢投降,並沒有多少感恩。
真正效忠董卓的,只有李儒和李傕郭汜之輩,他們才是真正的自己人。
李儒董卓一番商議,最終定下了一個原則,那就是關東不管如何,一定要當好攪屎棍,利用好天子,不讓關東出現一個跨州並郡的大軍閥,在潼關和幷州防守,主要進攻方向,是西涼。
武威太守盧植就像是一根刺,紮在他們背後,如鯁在喉,不得不拔。
這位漢朝老臣的號召力太強,殺傷力也太大,絕不容許其整合整個涼州來進攻。
平定涼州之後,第二步就是入蜀,最終成就先秦之勢,再東出以定天下。
……
渤海郡中,袁紹終於發起了屬於自己的大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