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九章 聖人(第1/3頁)
章節報錯
道德經?眾人微微一愣,這就是沈賢與李修涯的交流心得嗎?
楊宣與李康對視一眼,看出了各自眼中不安。
居然不是沈賢的史書註解?
李修涯自懷中拿出一疊書稿交於內侍。
“縱觀東元古今,其實都是受三種思想在影響,分別是釋、儒以及道。”
李烜接過內侍手中的書稿,還未及看,便又聽得李修涯說話。
笑問道:“李卿剛剛只說了一個道嗎?怎麼現在又是三種了?朕倒要問問,何為釋儒道?”
李修涯應道:“釋者,佛也,佛家在東元流傳千百年了,也一直影響著人們的行為準則,以各大寺廟為首向世人傳遞佛門思想,此從善之道也。
儒者,讀書人也,學子讀書求學而善其身,登科為仕而濟天下,治理國家,恪守己身,謹遵聖賢之理,此中庸之道也。
道者,逍遙自然也,順天應命,無為而治,和光同塵,融天地於一體,恤萬民於己身而無私奉獻,此順運之道也。”
李修涯侃侃而談,將東元已成體系卻不曾出現的釋儒道的三個概念講給眾人聽。
眾臣聽得震驚,不知如何應答之時,楊宣皺眉問道:“釋儒道之說確有幾分道理,從善之道,中庸之道,順運之道,你這道德經屬於哪一家?”
李修涯道:“非要劃分,應是道家吧,不過卻不僅僅是道家,而是天地萬事萬物。”
“呵,好大的口氣。”楊宣冷笑:“任你說得天花亂墜,本官卻也不會任由你在這金鑾殿上妖言惑眾。”
李修涯笑道:“楊閣老覺得下官是在故弄玄虛?也罷,若是陛下不介意,大可以差人讀於眾人聽聽,也好讓眾人評判,沈老費盡心血做出的道德真經,是不是被臣言過其實了。”
李烜微微皺眉,其實事情到了這裡,只要李烜開口,便可作罷,但李修涯經不起楊宣的激將,竟然要求將之公之於眾,一個不小心,那釀下大過了。
“李卿,確定要這麼做嗎?”
“請陛下恩准。”
當然啦,不然今兒我來這兒幹嘛?
李烜看了李修涯一眼,便道:“既是如此,那就不如李卿親自念與眾人聽吧。”
李修涯點頭:“也可以,楊閣老,不介意吧?”
“呵呵,老夫靜靜聽著。”
見李修涯信心滿滿,而聶含山和沈賢低著頭沉默,楊宣反而有些沒有底了。
三人的反應有些奇怪啊,按道理來說李修涯絕不是魯莽的人啊,怎麼聶含山和沈賢看起來興致不高啊?
楊宣哪裡知道,聶含山和沈賢這是有愧於心,有些不好意思抬頭,故而只能讓李修涯一個人表演。
其實這種事沈賢做起來是最有信服力的,畢竟身份地位擺在那兒。
可惜沈賢死活拉不下臉皮,這等吹牛的事,還是算了,敬謝不敏。
“咳咳...”李修涯清了清嗓子,朗聲念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眾人都不是傻瓜,只是第一句,便皺起了眉頭。
“且慢,本官愚鈍,請釋,何為道可道非常道?”
李修涯回頭一看,正是孫弼。
“在下之前也說了,所謂道,可做天地至理,而天地至理,卻是不知用何種言語能夠形容,即能夠說出來的道理,便不是真理,真正的道理,存於心中,無言以表,無法形容...”
孫弼喃喃咀嚼,眉頭緊皺。
李修涯又道:“無,名天地之始。有,名天地之母。故常無慾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孫弼深深一揖,微微後退兩步:“李公子,精妙。”
眾人默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