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 封賞(第2/2頁)
章節報錯
從大局出發,王樸提議給個國公意思下就行了。
若非李重進立下的功勞實在太大,王樸甚至覺得拿個郡公的帽子也能勉強打發。
郭榮從善如流:“那就國公,李重進目前的駐地是宋州,就封他個宋國公。”
王樸又建議道:“陛下,宋國公這爵位略有些低了,如今李重進擔任宋州節度使已滿兩載,到了換鎮的時候,正好鄆州節度使空缺,不如將他調去鄆州,再封他個齊國公,如此也好向世人交代。”
雖然都是國公,但齊國公聽起來就比宋國公要高階一些。
畢竟前者是戰國七雄之一,而後者在戰國時代已淪落為二流小國。
而且從節度使駐地上來看,鄆州(首府為現山東東平縣的地位也比宋州要高。
鄆州乃是連線河南與山東地區的交通咽喉,北邊又是黃河,在此時戰略地位遠高於宋州。
如今正在全力疏浚的五丈河,其起點是開封,終點便是鄆州。
王樸雖是樞密使,卻也兼著知開封府的差使。
對於五丈河邊上那座碼頭的歸屬,他是一清二楚。
王樸以為,將李重進調去鄆州,正合乎李重進的心意,鄆州這塊肥肉應該足以餵飽李重進這頭貪婪的黑熊。
“鄆州麼...”郭榮有些猶豫。
山東是此時周朝最為平安富庶的地區,疏浚五丈河的最終目的,是方便將山東的賦稅運入開封,減少賦稅在路途中的損耗,最終解決周朝倉稟吃緊的局面。
而鄆州,便是這條生命線的咽喉。
五丈河疏浚後,山東地區所有的賦稅都將運到鄆州,裝船透過五丈河發往開封。
按照郭榮的構想,等五丈河疏浚後,將會派向訓或者趙匡胤去坐鎮鄆州,這樣他才安心。
見郭榮遲疑,王樸連忙勸道:“陛下,唯有鄆州方能令李重進心滿意足,反正也就兩年,兩年之後再將其調離便是,當務之急是要將他召回開封。”
郭榮思忖一陣,方才艱難鬆口:“那就如你所言,調他為鄆州節度使。”
“陛下聖明。”
王樸先是恭維一句,接著說道:“如今淮南戰局看似局勢大好,卻不宜再動刀戈。”
郭榮心中正盤算著再次親征,聞言面露困惑:“此話怎講?”
王樸耐心解釋道:“李重進雖然一舉殲滅偽唐三萬援軍並勸降了壽州城,但其麾下九萬兵馬在淮南已征戰半載有餘,如今雖大勝,但已是強弩之末,且糧秣難以為繼,亟需調回開封修整。
而南唐五萬援軍雖已潰散,但有兩萬已隨水師逃往濠州,如今偽唐樞密使陳覺與齊王李景達坐鎮濠州,麾下數萬唐軍以逸待勞,濠州城池之堅固亦絲毫不遜色壽州,臣以為,淮南戰事仍當徐徐圖之。”
九萬士兵在淮南征戰已有足足九個月,軍中思鄉之情已然高漲,士卒也必然精疲力竭,若是再不將他們調回開封修整放鬆,則軍中極有可能生亂。
聽王樸如此分析,郭榮一下子就想起了自己在戰爭初期的輕率冒進,以及在壽州城下折損的近十萬兵民。
郭榮右手霎時緊握,一字一頓道:“文伯所言極是,朕絕不能再重蹈覆轍。”
見郭榮聽從自己的勸諫,王樸心中寬慰,給出了早已謀劃好的策略:“臣以為,先將李重進召回開封,再派向訓領開封兩萬禁軍南下,接管壽州城防事宜,最後再將淮南九萬兵馬分批調回開封以作修整,待到明年府庫充盈,陛下便可再次親征淮南,一舉兼併淮南十四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