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樞密院中,趙家又有魏仁浦為奧援。

可以說,若是皇宮中的郭榮這時候撒手人寰了,最有可能在皇位爭奪戰中拔得頭籌的當屬趙家。

李、吳兩家有什麼?

在趙匡義看來,他們看起來擁有很多,卻又什麼都沒有。

雖是李重進貴為侍衛親軍司都指揮使,但這只是郭榮看他“可憐”給他掛了個名號。

真正在開封執掌軍權的是侍衛親軍司都虞候韓通。

雖然吳廷祚是開封知府,可開封知府手下有幾個軍?

一指揮五百人,十指揮為一軍。

開封知府能呼叫的維持治安的人手,滿打滿算也不過區區四個指揮。

在吳廷祚重返樞密院之前,韓通才是趙家的頭號大敵。

趙匡胤雖然離京了,可韓通卻並未離京,禁軍中留守開封的武將裡,他是官職、爵位最高的,也是戰功、履歷最為卓越的。

韓通本就與趙家有舊仇,在郭榮的刻意挑撥下更是視趙匡胤為升官路上的最大政敵。

現在郭榮病危,韓通豈能沒有二心?

這年頭的武將就沒一個忠君愛國的,是的,一個都沒有。

沒有哪個武將會對一個年紀比自己兒子都小的王朝抱有絕對的忠誠。

可現在,隨著吳廷祚重返樞密院,局勢又不一樣了。

李重進淡出了侍衛親軍,可他提拔的那些個心腹愛將有一部分留在了侍衛親軍、留在了開封。

有了樞密使吳觀的存在,只要能找到合適的理由或者藉口,在郭榮死後,李重進就有機會重返開封,並重新執掌侍衛親軍司。

就眼下的局勢而言,即便失去了侍衛親軍馬軍司(馬軍司被郭榮留在了河北駐守新佔四州),單憑一個步軍司的力量,侍衛親軍也毫不遜色於殿前司。

所以,李、吳兩家取代了韓通,成為了趙家的頭號心腹大患。

而趙匡義也就毫不遲疑地派出了手頭的斥候軍,以求儘可能地掌握這兩家的動向。

今日,一直到晚飯的飯點,斥候軍也沒有送來最新的情報。

這令趙匡義心不在焉,甚至懷疑自己手下辦岔了事,以至於忽略了母親一直強調的餐桌禮節。

正當趙匡義打算中斷晚餐,派人去問問情況的時候,一名趙府的侍女匆匆步入餐廳,俯身在他耳邊私語了幾句。

侍女帶來了一個驚人的訊息。

趙匡義當即放下碗筷:“阿孃,有公事要處理。”

杜氏徹底放下了不滿,並對此表示理解:“去吧,我叫廚房把飯菜熱著,你一會來吃。”

很快,趙匡義就離開了杜氏所在的後院,見到了等候在屋簷下的王仁贍。

趙家的後院,便是王仁贍這樣的家將也是進不得的。

見到主公的親弟弟以及自己的上司,王仁贍拱手行禮:“三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