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就是做夢都想著驅逐北虜、收復河山。

如今,契丹的領兵者正是耶律德光的女婿蕭思溫。

郭榮沒法找死人報仇,不過若是能擊斃或是俘虜這耶律德光的女婿,倒也能一洩胸中怨氣。

吳廷祚與趙匡胤皆默然,唯有王樸堅持不懈地潑冷水:“陛下龍體抱恙,親征之事還請三思。”

郭榮想起自己的病情,頓時如洩了氣的皮球:“朕...知道了。”

這滿朝文武,只有王樸能鎮得住陛下,若是真聽了魏相的意見,除掉王樸,那朝中就再無人能攔住陛下了......趙匡胤坐在椅上,露出若有所思的神色。

與此同時,趙匡胤一直用餘光觀察著王樸與吳廷祚。

吳廷祚在朝堂上的存在感一向稀薄,這幾年李重進不受郭榮待見,連帶著吳廷祚也不敢輕易發聲,生怕被政敵抓住了把柄。

少了皇帝支援,身居高位的吳廷祚若是稍有不慎,那就是滿盤皆輸、全家陪葬。

今日御前會議,吳廷祚就像是修了“閉口禪”,一直維持著老僧入定的狀態。

王樸知道這兩同僚一個是莽撞的武夫,一個是自我封閉的啞巴,都靠不住,便繼續進言:“陛下,當務之急,是立刻調兵遣將支援河北。”

“文伯可有合適人選?”

親征受阻,郭榮顯得興致缺缺。

“臣以為,可由張永德領一萬鐵騎軍北上支援,淮南戰事剛結束,我朝兵疲馬乏,加之糧秣匱乏,可用之兵不多,不過北蠻此番當以試探為主,調動的兵力也僅有幽州的五萬兵馬,韓令坤與張永德兩部合計三萬騎兵,足可將北蠻拒之門外。”

王樸提出的人選,正是在滑州當節度使的張永德。

此時此刻,河北邊疆的負責人乃是韓令坤,他屬於趙匡胤為首的新興武將派系。

張永德是先帝留下的舊臣,與李重進關係密切,由此人領兵北上正符合王樸的平衡之道。

而且自張永德赴鎮後,整個殿前司就由趙匡胤一手把控。

張永德重歸殿前司,正好能夠分趙二的權,可謂是一箭雙鵰。

王樸這廝,為了制衡我,竟然讓已經出外的張永德來領軍......趙匡胤暗暗心驚,愈發忌憚王樸。

郭榮當即便領悟了王樸的意圖,他目光掃過趙匡胤,見其面色如常,便說道:“張永德為國操勞多年,朕本打算讓他在節鎮好生休養,不過北蠻來勢洶洶,就讓張永德多擔待一陣。”

讓趙匡胤獨掌殿前司,是郭榮的主意。

不過王樸要搞制衡,郭榮也不好拂了親信愛臣的好意,那就只能委屈一下愛將了。

趙匡胤知道自己該表態了,他當即起身:“張使相深諳用兵之法,且執掌鐵騎軍多年,有他領兵北上,當能大破北蠻。”

對於愛將的謙讓精神,郭榮甚是滿意,認為自己確實沒看錯人。

塵埃落定,吳廷祚終於捨得解除封印,附和道:“陛下聖明。”

於是乎,御前會議就在這般君臣融洽的氛圍中落下了帷幕。

......

京中各衙門為了派兵北上而焦頭爛額之際,李延慶正在離開封三十里外的山林中“狩獵”。

說是狩獵,其實是藉著狩獵的由頭出城試驗震天雷。

這片山林是李家的私人領地,除兩名守林人外再無閒雜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