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初見火藥(第1/2頁)
章節報錯
泗州的城防與濠州並無二致。
鐵蒺藜、鹿角木、聯排拒馬、極深的護城河,當然還有護城河後令李重進深惡痛絕的羊馬牆。
在泗州城防的建設上,範再遇自忖並未偷工減料,該修的都修了。
可城防是死的,人是活的。
城防不會害怕周軍,人卻會害怕周軍。
範再遇惱火的是,該派誰鎮守羊馬牆?
鍾鎬兩日前的那一敗,不但葬送了五千精銳士兵,還令泗州折損了半數軍官,更嚴重打擊了泗州守軍計程車氣。
鎮守羊馬牆九死一生,就憑城內這低落計程車氣,範再遇很難找到可靠的人選。
那,乾脆就讓鍾鎬戴罪立功好了,他雖因畏懼北賊而臨陣逃脫,但若是能將他的膽怯激發為勇氣,或許可堪一用。
範再遇完全是死馬當作活馬醫,能不能頂用完全聽天由命。
一陣涼風吹過城牆,範再遇滄桑的面龐平添了幾分蕭瑟。
投降的事,範再遇有考慮過。
畢竟泗州孤立無援,哪怕守城再努力也免不了被破城的結局。
可範再遇對周朝實在沒什麼好感,他想拼一把。
至於失敗之後該怎麼辦?那就等失敗之後再說吧。
......
範再遇在城牆上獨自凌亂的時候,李延慶正在軍中匠戶的火器製作現場進行考察。
唐代道教繁榮,火藥易燃易爆的特性隨著煉丹術的推廣被發現。
隨著唐末亂世的開啟,面對愈來愈難攻克的堅城,以及士兵們愈來愈難以擊穿的甲冑,一些軍事家開始在戰場上利用火藥的這一特性。
根據李延慶的瞭解,早在十幾年前的後晉朝,開封都作院內就有了專門製作火藥的火藥作。
都作院是設立於開封,專門生產軍需裝備的官營手工作坊。
都作院擁有六千多名工匠,分為南北兩個作坊,南北作坊下面又細分了幾十個“作”,其中就有負責生產火藥的火藥作。
周軍此番南下所攜帶的各類攻城器械,自然都是由都作院提供。
為了維護炮車、弩車等金貴且脆弱的攻城器械,都作院還派了數百名工匠隨軍南下,其中也包括製作火器的工匠。
由於火藥易受潮的特性,以及易爆炸的危險性,加之製作工藝仍處於初級階段,此時的火器難以長途運輸,通常會在現場製作。
李延慶站在一個草草搭建的木臺上,觀摩著臺下工匠製作名為“火藥箭”的火器。
所謂火藥箭,就是在箭矢的前端綁上一個裝有火藥的小球。
小球的外皮用樺樹皮製成,球內一般裝有二兩到五兩的火藥。
發射前,士兵會點燃樹皮外殼並迅速發射火藥箭,箭矢射中目標後,火會燒穿外殼並引燃小球內的火藥,進而引發爆炸以及燃燒。
不過此時的火藥配方比較原始,爆炸威力也非常低,主要還是靠火藥散開後的附著燃燒來殺傷敵軍或是引燃目標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