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榮此問看似有些突兀,實則並非無的放矢。

在此時,掌握醫術的除了醫官和郎中,還有飽讀詩書的書生儒者。

這年頭看病治病非常麻煩,好點的郎中都在城市中,鄉野之民若是發病,很難得到合格的治療。

而從古至今的醫術大多透過文字來傳承,不少書生都會讀上一些醫書,以備不患。

朝中大部分文官出身的高官都有一手好醫術,不少官員告老還鄉後甚至會選擇開門坐堂,給他人看病賺養老費。

王樸也不例外。

當年王樸高中狀元,親眼目睹官場黑暗而辭官歸鄉。

在須城(今山東東平縣)鄉下的老家,王樸鑽研天文音律之餘,還不忘讀上幾冊醫書,閒暇之餘也會為親朋鄰里看病。

幾年下來,王樸的醫術愈發高超,在須城遠近聞名。

郭榮與王樸關係親密,當然知曉這段往事。

王樸本來已經走到了正廳的門口,還差一腳就能邁過門檻。

但聽到郭榮則貌似平靜的一問,王樸剛邁出去的腳緩緩收了回來,他轉過身,望著郭榮略顯凹陷的臉頰,想說些什麼,話卻卡在了喉嚨中,什麼也說不出來。

郭榮靠坐在椅上,自顧自地說道:“白雲先生說我只有十年陽壽,當時我雖不信,但心中隱隱生出預感,總覺得白雲先生並未說謊,白雲先生一浮雲野士也沒必要對我說謊。

回到宮中,我喚來了醫館馬道元,問他如何看待白雲先生的警告,我記得真切,馬道元當時的神情,與文伯你一模一樣。其實,自今年八月之後,我就不時感到心悸,但醫官院的一幫御醫都說只是小恙,無需在意,現在想來,他們只是在我面前諱言生死,不敢告訴我真相。”

符皇后是在八月走的,自那之後郭榮就會不時心悸,也就是無端地心跳加速。

體虛久病、寒氣入侵、受情所傷、或是中毒等等,都有可能引發心悸。

郭榮的心悸,受多種病因影響。

哪怕是粗通醫術的郎中,診脈之後都能看出郭榮身體中的諸多問題。

而且心悸只是郭榮身體症狀的一部分。

食慾不佳、精神不振、睏倦無力、腹脹腹瀉、頭暈目眩......這些症狀時不時地就會在郭榮的身體上出現。

但翰林醫官院的御醫們當著皇帝的面,哪敢直言皇帝身體虛弱不堪,命不久矣?

畢竟郭榮脾氣暴躁人盡皆知,御醫們總要擔心自己的小命。

可即便是對醫術絲毫不通,郭榮身為病人也能直觀地感受到自己肉體與精神上的雙重虛弱。

郭榮也察覺到了御醫們的隱瞞,但他當時正沉溺於悲痛之中,又憂心淮南戰事,壓根沒有心情去管這些。

而且郭榮心懷統一天下的大志,即便對自己身體的虛弱有所覺察,腦海裡也會下意識地忽略身體的問題,並時刻給自己催眠:自己的身體沒有大問題,偶爾的心悸只是小毛病罷了。

直到三個月後,遠道而來的陳摶當著郭榮的面,點破了郭榮早已如風中殘燭的病體。

郭榮這才開始直視自己的病情。

“陛下只是看似虛弱,絕非陳摶那妖道所言,僅有十年陽壽,還望陛下振作精神,切莫著了這妖道的當!”

王樸雖然嗓音很大,但明顯底氣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