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麼。”李延慶放下疑慮,看向第二張信紙。

這封信就更有意思了,主要記載了南唐副樞密使李徵古彈劾朱元一事。

李徵古是南唐樞密使陳覺的得力干將,也是宋黨的核心骨幹之一。

早在五月,朱元頭一次領兵時,李徵古就彈劾過朱元一次。

那次彈劾沒能生效,被唐主李璟壓了下去,朱元還是照樣領兵。

此番李徵古再度彈劾朱元勾結周朝,想來是李璟令陳覺、朱元二人合併一處,刺激到了宋黨的神經。

好傢伙,這兩黨又要鬥起來了麼?這可是南唐反攻的關鍵時刻,還搞這一套,黨派鬥爭害死人吶...李延慶輕聲笑了笑,似是扼腕,似是慶幸。

如果南唐真能上下同心,憑藉江南七十州的雄厚實力,未必不能與周朝扳扳手腕。

可事情沒有如果,南唐先帝李昪為了平衡朝局,刻意扶持宋、孫兩黨對峙,時至今日終於釀成了嚴重的惡果。

這兩黨如今已是水火不相容,即便在國家危難之際,仍不顧國家大局,還以黨派利益為先,簡直惹人發笑。

笑歸笑,李延慶得想著該如何利用這大好機會,伺機而動。

上次李徵古彈劾朱元時,父親李重進認為時機未到。

當時的朱元領兵在江南待命,尚未北上,確實不是策反的好時機。

如今朱元領兩萬精銳,在廬州虎視眈眈,若是能策反他,對周朝的利益可謂巨大。

那麼,未經父親許可,自己現在該不該讓烏衣衛,在江寧府大肆散播朱元與周朝勾結的謠言?李延慶盯著情報,不由陷入沉思:

若是將情報送往壽州,還沒等父親的準信到達,自己怕是已經離開滁州北上了。

屆時滁州落入南唐之手,情報傳遞也會變得艱難,自己再想將指令下放給江寧府辦事處,恐怕並非易事。

可若是不經過父親的認可,自己就貿然讓烏衣臺行動,是否會有所不妥呢?

一時間李延慶有些迷茫,不知該如何決斷。

看著李延慶逐漸嚴肅的面容,鄧二心中不住發顫。

見自家郎君半晌也沒開口,鄧二忍不住輕聲問道:“郎君,可是這情報有什麼問題?”

李延慶眨了眨眼皮,從思緒中轉醒,瞥見鄧二驚慌的模樣,微笑道:“放心,情報沒問題。”

說罷,李延慶將兩封情報摺好放到一旁,起身拿起墨塊:“鄧二,我有封指令要送去江寧府,越快越好。”

一聽來了任務,鄧二挺直脊背:“屬下今夜就安排人去。”

“好,你且稍等。”說著,李延慶已經開始研墨。

時局瞬息萬變,李延慶決定抓住機會,不等父親的準信,即刻安排烏衣臺在江寧府散播謠言。

一刻鐘後,鄧二懷揣密信,離開了李府。

......

兩日之後的早晨,浩浩蕩蕩的長隊從滁州城西門魚貫而出。

由於定遠縣被南唐攻佔,向訓統領的周軍只能向西先入廬州城,再折道向北,撤往壽州大營。

途徑廬州城時,早已做好撤兵準備的廬州守軍,與向訓合兵一處,共同撤軍。

朱元就駐紮在廬州西邊一百里的六安縣,由於陳覺並未追擊周軍,朱元也只能按兵不動,放任周軍北撤。

經過三次合兵後,撤退的周軍多達四萬人,且皆是禁軍精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