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心有不甘(第2/2頁)
章節報錯
南唐拿下黃州只是時間上的問題。
“好,司超跑得好,朱元打得也好,又快又好。”李重進看過軍情,心情大好,一掃先前陰霾。
其實李重進並未命令指示司超棄城後撤,畢竟郭榮有令在先,淮南七州寸土不可退讓。
若李重進明文指示司超棄城,難免落人口實。
且司超並非李重進的嫡系,不一定會遵照李重進的指示。
李重進一直在禁軍中任職,而司超走的是地方武將的路子,從未入過禁軍,兩人並無多少交集。
吳觀站在地圖前,用硃筆在蘄州位置上畫上一個醒目的紅圈:“司超兵敗如山倒,如今唐軍已在淮西站穩腳跟,朱元與陳覺兩部已對我朝淮東三州成夾攻之勢,滁州揚州數萬兵馬隨時有斷絕之危。”
李重進揹著手,看著地圖,春風得意:“正是如此,等這份軍情傳到開封,想必郭榮會做出明智選擇。”
郭榮從淮南撤退時,一直幻想著他安排的張永德、韓令坤能夠抵擋唐軍北上。
唐軍確實給了張永德和韓令坤兩部四萬多精銳足夠的尊重,派了壓箱底的禁軍和建州兵從瓜步渡口北上,結果卻虛晃一槍,將主攻方向對準了空虛的淮西。
而這一切,都出自南逃的北方士人朱元之手。
如今唐軍的聲東擊西之策初顯成效,接連拿下淮西兩州,連線淮西淮東的廬州直接暴露在唐軍的兵鋒下,深入淮東的四萬兵馬隨時有被切斷後路的危險,郭榮必然要做出改變。
兩日之後,張永德北上壽州的訊息傳入開封皇宮,蘄州失守的軍情也隨後而至。
“朱元!當初朕隨先帝平定河中時,怎就放跑了這個禍害!”
宮中偏殿傳出郭榮的陣陣怒吼。
先帝郭威當時圍困河中府長達一年,叛賊李守貞透過提前挖好的地道,向契丹、蜀國、南唐都送出了求援信,舒元便是負責去南唐送信的信使。
雖然這條地道很快就被郭威發現並填埋,但數名信使已經透過這條地道成功逃出河中府。
李守貞被剿滅後,舒元便留在了南唐,郭威透過審訊俘虜得知了這些信使的姓名籍貫,按圖索驥找到了這些信使的家屬,隨手將這些家屬處決後,當做了結此事。
如今,舒元化名朱元,舒改成了“誅”,帶著滿腔怒意,來向郭家父子復仇。
副樞密使王樸被緊急召入宮中,商討軍情。
“文伯,我究竟該如何行事?”
郭榮迷茫了。
按照戰前郭榮與王樸的推演,南唐守備鬆懈、士氣低迷,加之甲冑不精,周軍十幾萬大軍勢如猛虎,當可一舉掃平淮南十四州。
可事到如今,美夢已成泡影,光壽州一座城池,就吞噬了周朝數萬民夫、數千精兵的性命,而它依舊屹立於淮河之濱。
廬州、滁州、揚州等州倒是攻克得很輕鬆,但由於壽州、濠州、泗州等淮河沿岸堅城仍在南唐手中,周軍在淮東的數萬大軍等於是犯了冒進的兵家大忌。
若是淮西失守,淮東勢必也難以維持。
但要郭榮下令放棄淮東三州,他又心有不甘。
這可是三州國土,幾十萬百姓。
身為帝王,如何能輕易接受領土與臣民的大規模喪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