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老謀深算(第1/2頁)
章節報錯
三位宰執默然片刻,範質出列:“陛下,臣有一事稟奏。”
郭榮輕輕頷首。
範質繼續說道:“陛下曾令臣舉薦堪掌臺諫者,經多番遴選,臣已有人選。”
前前任御史中丞裴巽,前任御史中丞楊昭儉,這兩任御史臺主官都是郭榮親自挑選。
早在澶州當節度使時,郭榮就對這兩人的名聲有所耳聞。
裴巽出身名門,為人厚直。
楊昭儉為官廉正,素有清名。
但這兩人都辜負了郭榮的期望。
裴巽光有裴家之名卻毫無建樹,只曉得捕風捉影、盲目跟風;
楊昭儉雖在監督地方限佛上有所作為,卻未能替伐唐大軍徵收到足夠的錢糧,耽誤了郭榮的大計。
在淮南局勢最關鍵的時刻,伐唐大軍卻面臨糧秣告罄的危機。
郭榮不得不將指揮權移交給李重進,率行在返回開封,主持夏稅事宜。
兩次用人不當,郭榮也明白,自己對於文官的瞭解程度確實不夠,專業的事情還得交給專業人士來幹。
所以,郭榮將挑選御史臺主官的重任委託給了範質,希望範質能為御史臺挑選兩名,能夠貫徹自己意志的可靠主官。
李谷微笑著打趣道:“範相公快說來聽聽,到底是哪兩人能入你法眼。”
正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按照此時慣例,新任御史中丞上臺,通常會撤換一批御史。
私底下李谷與範質關係還不錯,昨日找範質溝透過,想塞個熟人進御史臺任監察御史,不過卻被範質婉拒了。
御史臺下轄臺院、殿院、察院三大衙門,設侍御史一名,殿中侍御史兩名,監察御史六名。
蛋糕很大,李谷欲分一小塊而不可得,雖不會因為這點小事而記恨範質,但心有疙瘩是在所難免的。
範質瞥了他一眼,徐徐說道:“樞密直學士邊歸讜正直無私,素有清名,堪任御史中丞;西京留臺侍御史張湜shi精通刑名,堪任侍御史知雜事。”
樞密直學士掌樞密院文書往來,又是皇帝的顧問,邊歸讜經常入宮覲見,郭榮對他很是熟悉。
邊歸讜也確實為官清廉,聽說府邸在城南,府上就僱了兩名老僕,寒酸程度和首相範質有得一拼。
但也僅僅如此罷了,在郭榮看來,邊歸讜就是個普普通通的庸官,也就能幹點傳話抄書的活。
至於張湜,郭榮卻沒怎麼聽說過,只知其名,未聞其事。
“嗯...”郭榮沉吟片刻,看向李谷與王溥,問道:“你們覺得如何?”
李谷撫著長鬚,悠悠回道:“範相公一心為國,臣無異議。”
範質挑選的兩名御史臺主官並未事先透露給李谷,但選人從表面上看確實沒什麼可指摘的,李谷自然要送個順水人情。
對於張湜,李谷是很熟悉的,李谷祖籍雖是潁川,卻打小在洛陽長大,家族也在洛陽紮根。
此時御史臺權力空前龐大,西京留臺不光擁有對洛陽官吏的監督權,還能干涉地方司法權,甚至還能涉足部分行政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