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鳳等地,異族人數遠超漢族,正需要向訓這樣的武將去收復並安撫。

不過王樸並未過多解釋,因為郭榮也很清楚向訓的過往。

郭榮再度問道:“那,趙匡胤呢?”

向訓當然是絕好的都監人選,但郭榮卻並不是很願意讓向訓去做這個都監。

原因只有一個:向訓是郭榮父親的幕府元從,卻不是郭榮自己的元從。

郭榮既然已經動了讓兒子改宗的念頭,就不是很想讓向訓這樣的老臣再有領兵掌權的機會。

如李重進、張永德,以及向訓這樣的老臣,之所以能有如今顯赫的地位,都源自先帝郭威的超常拔擢。

若李重進並非郭威的外甥,他何德何能三十多歲就做到侍衛親軍都指揮使?

如果張永德不是郭威的女婿,他又怎能在二十八歲就成為殿前司的都指揮使?

而向訓年輕時不過就是個平民子弟,若非是先帝郭威的幕府元從,也許早就作為一個不知名的炮灰,死在了血腥的戰場上。

郭榮或者郭榮的兒子想要改宗,李重進和張永德這幫先帝留下的老臣,就是最大的阻礙和潛藏的威脅。

而趙匡胤是郭榮一手提拔、深信不疑的自己人,對於趙匡胤,郭榮相當放心。

即便郭榮明日就決定改宗歸柴,趙匡胤等郭榮的幕府元從也都會鼎力支援。

但他們的支援很是單薄,郭榮目前在朝中地位最高的親信,文是王樸,武便是趙匡胤。

而王樸目前還只是樞密副使,趙匡胤也僅僅是殿前司都虞侯,兩人就連執掌樞密院和殿前司都做不到,其他的親信,那就更不必提了。

郭榮想讓自己的親信們獲得更多立功的機會,並且快速成長起來,好替代李重進、張永德,以及魏仁浦這樣的老臣。

這次的伐蜀之戰,就是個絕佳的機會。

只要趙匡胤作為都監,能夠領軍在伐蜀之戰中大獲全勝,那麼郭榮就有十足的名義和把握,將殿前司全部交到趙匡胤的手中,即便趙匡胤今年僅有二十七歲。

“臣以為,趙匡胤不能擔此重任。”王樸清楚郭榮想讓趙匡胤立功的急切心情,但作為樞密副使,王樸自覺要對周朝以及開封的禁軍負責,不能任由皇帝隨心所欲。

趙匡胤既缺乏領軍作戰的經驗,也沒有與異族打過交道,王樸並不認為趙匡胤能夠監督伐蜀大軍。

“是麼?”郭榮若無其事地捏起一顆糖漬板栗,看了一眼又輕輕放下:“那便算了。”

王樸鬆了口氣:“陛下聖明。”

“也罷,那就讓向訓去做這個都監。”郭榮悠然起身:“他目前就在京中吧,你派人去通知他一聲,讓他早作準備。”

“臣領命。”王樸拱手行禮。

......

三日時光悠悠而逝,正月初五,氣轉暖,陽光明媚。

午時剛過,李重進受邀,帶著兒子李延慶造訪李谷。

在十數名護衛的簇擁下,父子兩人並轡而行,直趨李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