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意已決,用兵巴蜀。”郭榮負手立於池旁,觀賞著水中游弋的錦鯉。

“陛下聖明。”王樸恭謹地回道。

郭榮瞥了他一眼:“又不是在朝堂上,此處就你我兩人,無需拘謹。”

“是。”王樸的姿態依舊放得很低。

“讓王景乾的事情,如何了?”郭榮將目光轉回到錦鯉上。

“據王景兩日前送來的密信,此事就快成了。”王樸的注意力卻不在錦鯉,而在腳旁初綠的草。

王樸之前堅持要“師出有名”,並依照郭榮的命令,令鳳翔節度使王景在山南四州鼓動各族百姓上書開封朝廷,請求朝廷出兵收服山南四州。

如此,便能做到“師出有名”。

王景得令之後,便立刻派出親信潛入山南四州,去聯絡一些常與周朝通商的吐蕃族頭領。

如今王景頗有成效,已獲得了秦、鳳兩州吐蕃頭領的支援,階州和成州則因為距離鳳翔府較遠,且山路難行,王景派去的親信至今未歸。

郭榮聞言輕輕頷首:“那對於領兵之將,你覺得哪些人比較合適。”

王樸當即答道:“主將必然是老將王景,他駐守鳳翔府多年,在秦鳳等州的異族中頗有威望。”

“那都監呢?”郭榮又問道。

都監便是監軍,此時不光各州州軍有監軍,軍隊出戰時,為了貫徹皇帝的意志,皇帝也會臨時指派監軍。

而為了讓監軍能夠鎮得住場面,皇帝還會特意從禁軍中調派一支軍隊給監軍。

有時就會出現一個很奇特的場面,那就是監軍手下的軍隊,甚至比主將麾下的還多。

譬如高平之戰時,郭榮曾派向訓作為侍衛親軍的監軍,並將侍衛親軍司旗下的步兵司交到他手鄭

當時侍衛親軍司的主將卻只能調動麾下的馬兵司,而作為監軍的向訓,手中卻握有兵力遠超馬兵司的步兵司。

所以,即便當時的侍衛親軍馬兵司在何徽、樊愛能兩位主將的指揮下臨陣脫逃。

手握步兵司的向訓卻能指揮剩餘侍衛親軍繼續作戰,並扭轉了高平之戰的戰局,他也因立下大功而榮升節度使。

“都監人選,臣一時還有些拿不準。”王樸很明白,這監軍的人選,不是他能夠決定。

“向訓如何?”罷,郭榮轉身走回身後的六角亭臺,坐在了鋪有軟墊的石凳上。

亭臺內燒有一爐炭火,正中的石桌上擺著兩盤郭榮喜愛的蜜餞乾果。

郭榮自從上次召李谷入宮奏對後,就堅定了先徵蜀,再伐唐的決心。

但伐蜀大軍的都監人選,困擾了郭榮許久。

郭榮一直在趙匡胤與向訓兩人之間搖擺不定。

王樸跟著進了亭臺,立在郭榮身邊:“向訓甚好。”

在王樸看來,向訓確實是極佳的人選,首先他擁有指揮大軍作戰並獲勝的經驗,又是先帝郭威起兵的元從,對郭家可謂是忠心耿耿。

而且向訓曾經還在西北的延州當過地方長官,與西北的各個異族都打過交道,稱得上是熟知異族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