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第1/2頁)
章節報錯
劉從義對孫萬全的評價甚是中肯,去南唐的一路上孫萬全那豈止是小氣,簡直就是惜財如命。
但凡有烏衣衛向孫萬全申請用錢,至少得忍受孫萬全一刻鐘的盤問,而且還要找來劉從義作保,孫萬全才會勉強同意。
按照孫萬全的賬簿記載,李延慶交給他的一千貫,其中八百貫換成了糧米運回北方。
剩下的兩百貫,其中約五十貫充作了幾十名烏衣衛一路上的各種開銷,剩下的一百五十貫則成了南唐境內三個辦事處的前期花銷。
而在宿州的辦事處,則是就地販賣了四十貫的糧米建成的。
建立一個辦事處花費的初期開銷,遠比李延慶想象的要少。
因為只用在城中租住一處院落即可建成一個辦事處,以薪俸為主的持續性開銷,才是各個辦事處所需開銷的大頭。
開銷低廉的另外一個緣由,則是因為此時周朝鑄造的周元通寶銅錢在南方極具價值。
一枚周元通寶在個別國家甚至能夠以一當十,乃至當二十,一個銅板當十文錢、二十文錢來花。
周元通寶因為用料好,重量足,在缺銅的南方極受歡迎,所以烏衣臺僅花了一百五十貫,就初步建成了江寧、揚州、宿州的三處辦事處。
而南方各個割據政權,因為境內缺少銅礦,不得已大量發行不足重的小錢。
有的政權,比如後蜀、南漢以及楚國,甚至乾脆就用鐵或者鉛來鑄錢。
這就導致南方各國市場秩序紊亂,各國的百姓都更偏愛用北方中原朝廷鑄造的足額銅錢。
故而此時中原朝廷鑄造的銅錢暢通天下,成為了跨國商人們指定的結算貨幣。
而南方各國鑄造的錢幣則大多隻能在自己的國內流通,出了國門就成了廢品,無人敢收。
對於錢幣的見聞,孫萬全也不忘記錄在了賬簿的末頁,李延慶看到之後忍不住微微發笑。
&nb去東南亞花嗎?那看來此次南唐購糧能夠賺取的利潤,應該會遠超自己的想象。
李延慶粗略翻閱完整本賬簿,見每一文錢的去處都寫得明明白白,心中暗自稱讚,這孫萬全確實是個難得的人才,自己識人的眼光還是挺不錯的。
“你們此行做得很不錯。”
劉從義聞言,恭敬地回道:“郎君滿意就好,不過各個辦事處後續的開銷還得遣人定期送去才行。”
李延慶說道:“這是自然,為了方便烏衣臺的運作,目前我打算在烏衣臺中分立六個部門,分別是管理部、資訊部、駐守部、財務部、後勤部,以及監察部。”
將烏衣臺分成六個部門的方案,早在十月初李延慶就已經打好了腹稿。
如今劉從義和孫萬全,這兩名李延慶心中欽定的部長都已經歸來,正是貫徹這一方案的時候。
劉從義聽得雲裡霧裡,問道:“那在下以後會在哪個部門,做什麼差事?”
“劉一,你將擔任新成立的監察部的部長,負責監督各個辦事處的日常運轉,同時你還會統領一批精幹的烏衣衛,負責完成我指派的特殊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