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正聞言撓了撓頭:“我沒讀過書,這些事情我也不懂,三郎該如何辦就如何辦,無需知會我的。”

對於僅能識百來個字的張正來說,管理六十來人的烏衣臺對他已經是極重的負擔,他的能力實在有限,年齡也不小了,學習能力也有點跟不上了。

李延慶無奈地搖了搖頭,找一個能夠信賴的文人來替自己管理烏衣臺已經是迫在眉睫了。

在李延慶的規劃中,烏衣臺將暫時分為六個部門,分為管理、資訊、駐守、財務、後勤以及督查六個部門。

其中,資訊部門和販糧的船隊結合在一起,在將糧食販運到各地的同時傳遞資訊。

駐守部門就是各個辦事處,負責在商品產地收購商品,在本地販賣商品,同時收集此地的情報。

財務部門負責稽核資金往來,發放薪俸,還要經常出差去各個辦事處對賬。

後勤部門主要是負責培養新的烏衣衛,以及各辦事處的人事排程。

至於督查部門,李延慶打算讓這個部門做烏衣臺的武力擔當,挑選一些武藝高強的烏衣衛組成,平時跟隨自己左右,有需要時則外出執行重要任務,同時還負責監察各地的辦事處。

李延慶仿照了自己前世工作過的公司來構建烏衣臺,這還只是最粗淺的規劃,以後隨著發展應該還要新增或調整不少部門。

總之,得先把架子搭起來。

可即便如此這也是個大工程了。

現在李延慶面臨的問題就是嚴重的人手不足。

烏衣衛以後是不會缺的,隨著召集來的武德司兵士越來越多,烏衣衛的人數會快速膨脹。

李延慶缺的是讀書人,這個時代只有讀過書的人才能成為合格的管理者。

要從零開始,培養一個沒讀過書計程車兵成為管理層太難了,光識字就是個大問題。

李延慶是能整出拼音來,可後世的拼音在這個年代根本沒有任何用,這時候的口音和普通話相差甚遠。

此時的官話既不是後世的普通話,也不像河南話,反而和粵語和客家話有點相似。

要到哪裡去招募些讀書人來替自己效力呢?李延慶不由陷入了沉思。

去州學招募嗎?宋城內就有一所州學,在裡面接受教育的大多是宋州的官宦子弟或者富家郎君。

或者是等去了國子監再招募?那裡面學生的質量肯定比宋城州學高上不少。

“三郎,看浮漂!”

張正的大嗓門打斷了李延慶的沉思。

李延慶這才發現,以鵝毛杆製成的白色浮漂正在水面上進進出出,擺動幅度極大。

“不著急,讓它耍耍。”李延慶並不著急,仔細盯著浮漂,等著浮漂完全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