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人自黃泉彼岸來,懷抱大石,披芷佩蘭,赤足青冠。

有斑鱖黃顙童子在前開路,間或青紅二色魚群環繞身前。

更有流連者不願離去,風姿卓絕俊秀大方。

行雲一見就已經斷定了奈何橋上向自己走來的這位就是那汨羅江裡的大夫屈原!

“方才遇到李耳得知了那劇本的用途,如今再遇到屈子卻不知又會有什麼收穫...”

那屈子乃是一等一的赤誠人,行雲早有拜謁之心。

奈何陰陽兩隔,卻不想此處相遇心中歡喜卻是比見老子之時還要盛上幾分!

況且,此時吟唱之聲已經到了:

“康回馮怒,墮何故以東南傾?”

這引起了行雲心中不知何處起的共鳴,更叫其倍感親切!深施一禮敬道:

“小生何其有幸能在此得遇聖賢?”

自古翩翩如屈子,自然為人坦蕩風流,不必遮遮掩掩,朗笑一聲對答曰:

“我自塵寰中來,受人之託,特來此助你推演災劫,八百年後,好完因果!”

此時那吟唱之聲已經到了“日安不到,燭龍何照”。

行雲自思這位聖賢倒是爽快,不比玄都天那位事情還沒搞清楚就想先要好處。

可惜自己不能在這幽冥之中久處,不然怎肯輕易捨棄這樣的同道中人?

“還請先生指點!”

屈子生來就是爽快不羈的性格,直接掏出一折本子晃在身前,對行雲問道:

“你可認得此物?”

行雲看到那物正是自己懷中那本打不開的劇本,不禁在心裡暗歎,原來屈子也有老君那探囊取物的本事!

不經意的朝自己懷中摸去,竟發覺那本子還在,遂將之取出喜道:

“原來先生也有這本子啊!”

屈子將兩個本子合在一處,繼續問道:

“你即知此物,想是已經見過玄都天那位,那你可知道此物有何作用?”

行雲觀屈子語氣,彷彿這事另有蹊蹺,於是遲疑道:

“封神啊...”

屈子聽了卻是爽朗一笑嘆道:

“哈哈!早知道那廝必定不肯對你全盤托出,此是封赦神物確實不假,卻也屬實另有用途!”

行雲此時正是丈二和尚摸不清頭腦之時,自然追問下去。

“還請先生明白告知!”

“也怪不得他扭扭捏捏幾萬年也改不了的樣子,此事關重大,過早將真相告訴你也是不好!”

屈子又為老君開脫起來,看的行雲直撓頭,在心裡嘆道:

“不就是個劇本嗎?交代清楚始末就完了,怎麼如今遇到它的人都變得這麼奇怪呢?”

行雲猜測,屈子既然也有這本子,想來他也經歷過同樣的殺局,奈何他與老君都受真兇掣肘,不然直接將緣由說出,豈不痛快?

只見屈子果然如老君一般,沒有對行雲的問題直接做答,反而袍袖一甩,將那本子灑脫抖開。

這本子,行雲幾次三番想一窺究竟,都無從下手,被屈子這樣輕而易舉的抖開,不禁在心裡暗想,難道屈子竟然是關鍵人?

強烈求知慾使行雲顧不得對話,仔細端詳起劇本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