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零回 驚世之言(第1/2頁)
章節報錯
那申清所行,對於李顯來說,只能算是一個小小的插曲而已,殺此一獠,只能算是李顯所執著的大秦國,與那諸多存於世間百十年的諸多世家大族們的又一次小小角力而已。百度搜尋,
然而,此事對於那些正站於國子監門外,靜靜的等著搜身而入國子監考院的諸多士子們來說,這確足以稱得上是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
有那智力短淺之輩,看不得事情深處,確只以為,這秦王李顯,果然是個殘暴之人,這申清,亦只不過是小小的惡作劇了一回,這對於一個擁有如那比陽申家這等存在於世數百年之外的龐然大物來說,其家族中的世家公子此般行為也只能算是一個小小的惡作劇而已,居於秦王之位,當顯以仁慈,寬厚,對於這申家申清所為,當予以禮待,予以寬恕,甚至不予計較。
而不是尋個由頭,以此等小事,而無中生有些罪名出來,轉而鐵血而冷酷無情的去夷其三族,抄家滅族。
然而,對於那些有識之士來說,李顯此等殺伐果斷,行事毫不託泥帶水,完全不給那世家大族們一點反映的機會,直接就派大軍,飛撲而去,滅其根本,一則為殺雞儆猴,算是敲山震虎,好讓那些世家大族們安份些。
二則,當然也是離間諸世家大族,因為,隨著大秦國在秦王李顯的治理之下,秦國正在逐漸強盛起來,而至如今,大秦國已經是雄踞於天下西北,西南而成為天下霸主。
而那虎牢關秦國的一場大勝,重傷了關東九路諸侯的元氣之餘,亦是打破了天下所有世家大族們內心之中的希望。
這一戰,讓這全天下的世家大族們都看到了秦國的強大,看到了秦王的雄霸之姿,更是讓他們認清了自己的眼光,從而懷疑起了自己的決定來。
此刻,不說全天下間,光只大秦國所佔的地方內,諸多豪門大族子弟已經是陸續有人出仕於秦。
在這種時候,作為秦國代表的李顯,與那諸多豪門大族之間的角力,自然是不能手軟。
唯有如這般,以最兇猛的姿態去撲殺之,盡滅之,至最後,讓這些還處在搖擺不定階段的世家大族們,更快的下定決心,或盡皆投靠於秦國,或者滅亡。
所以,對於秦王李顯這般行事,這幫子人中,不但不覺得其行事可怖,反倒是覺得,秦王敢行此等非常之事,有如此堅定的殺伐果斷之心,當為明主也。
而這其中的代表人物,當屬那呂不韋之門客,那位被呂不韋稱讚為心高氣昂的商鞅,以及那自稱是來自於幽燕極北之地的馮去疾為最。
此刻這二人,在識得秦王如此行事之後,這二人,不由得皆是用力的握了握自己的手,這一刻,他們感覺到了自那靈魂深處暴發而出的強大力量,而緊緊地握住這雙手,彷彿,感覺這一股澎湃的力量,此刻,已經是為他們掌握在了手中一般,瘋狂,而強大到不可思議。
“男兒生於世,當醉臥美人膝,醒掌天下權,殺人盈野,一言而決。此如秦王,一言而定三族生死,便是你有濤天大勢,但亦抵不得這律法無情,刀兵無眼。吾輩當奮而向上,學學那秦王,手掌誅邪筆,勝似殺人刀。一言決生死,唯我律法條。”
(這算是為法家思想給造勢了。。。嘎嘎。。期待商鞅的法家。)經得那申清一事之後,這國子監外,此刻雖然還有那數千士子,然而,此刻,確變得鴉雀無聲,一個個來,確只若那無頭的鷓鴣般,行進於左右。
原經科,定的確是那《春秋》大義,及《禮》《樂》各二部,抽題二十,先行命題,而後啟賦論策。
李顯在放完考題後,只留下呂不韋,百里奚二人,以行監考之責後,李顯,確是自回昭德殿去了。
“咚。。。咚。。。咚咚。。。咚。。。”國子監院外,李顯正緩慢往那昭德殿走去,確忽聞鼓聲咚咚有聲,李顯不由得大是奇之。
這國子監,與那文淵閣一起,並建於這昭德殿左近不遠處,當初李顯下令原工部尚時,就定下為國子監院。
所以,這國子監離得這昭德殿並不遠,一般來說,李顯都是會選擇緩步而走走的。
然而,此刻,確忽而讓李顯聽聞得此鼓聲,要知,此處乃是秦王宮所在之地,又何來於鼓聲。